然后就是把桌子安装回去,将考篮从凳子地下取出来,按照文妙安的交代吃了两块状元糕和一只小粽子,将“高中”之意落实到具体上来。
一番操弄,时辰也就差不多了。
天色微微发亮,恰是黑夜与黎明的交接点。
明远楼敲响了卯正的钟声,平州、云州、蒙州三州主考官一同发出开考的信号。
俄顷,文靖安这边看到从玉字门进来一队受卷官以及一队监考官,受卷官对照座位号,开始依次分发文靖安等考生之前上交的答卷纸和草稿纸,监考官则全程监视,不发一语。
文靖安再次领到自己的答卷纸时,发现这上面除了加盖了许多印章之外,还多出了另外一张印有文字的官制纸。
上面印刷的就是本次乡试的全部考题了!
题目是三道四书文(八股),一首试帖诗(五言六韵)。
可以看到题目类型单一,但题量大,要不然也不会需要一天一夜的考试时间,而为了突出层次感,界分考生能力高低,三道四书文的难度从题目上来说就有递进的关系。
第一道是“大题”,也就是正常题目,从四书里边引用原句或者原段作为题目,出题者不作任何更改。
第一道大题是: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这是《孟子》中的原文,出自齐桓晋文之事,一字不改。
这种题目对能够走到乡试这一步的考生来说基本没人会偏题,四书和朱熹的集注都被他们读烂了,以朱熹对这段话的解释为中心思想点写一篇八股文就不会有跑题,决出优劣的关键就在文采、文风上面了。
那么第二、第三道题便从题目上也体现出了难度。
这两道题都是小题,也就是传闻中的截搭题,由易到难,第二道是“有情搭”,第三道是“无情搭”。
第二道题目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两句话都是出自《论语》述而篇,都是孔子说的,但原本并不连在一起。
原文是: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