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关中流寇和江南盗匪有着很大不同。

江南的盗匪大多围绕着土地诞生,因为受不了官员的搜刮、地主的欺压而聚众起事,他们的追求是田地钱粮,所以只要他们占据城池,以北宋的器械和精锐军队的实力,这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就会被一直镇压、招安、填充入军队。

而陕地的流寇多是边军出身,因为北宋和西夏的战事,以及宋朝军中的恶劣风气,早在太宗年间就有关中“叛卒”刘渥聚众千人生事,其人骁勇无敌,称自己“草间求活,视死如鸿毛”;仁宗年间的张海也是逃军,其人驰骋五六路二三十州,数千里内,如入无人之境,自陕西到江淮,杀官入县,开库济民,运动作战,在民间声名极好,反倒是宋庭派出去镇压的官军烧杀抢掠,杀良冒功,连宋庭自己都承认“官兵过处,胜于盗贼”,直到哲宗年间都有朝臣谈之色变,称“张海横行半天下”。

一件事情如果反复发生,那就说明不是人导致的偶然问题,而是这个地方有问题,这里的政策有问题。常年对西夏作战却不能彻底解决战事的拉锯,不停征调民役,好好的农民都拉来黥面配军,动辄打骂,配合陕西一代本就困难的经济状况,以及烂透了的腐败问题,出逃的军士在军中得不到重用,自己领人造反却能闹出偌大动静来,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顾绛如果想经营北方,和西军没什么好说的,但关中群寇倒是可以往来。

顾绛带着两个孩子出入绿林,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家门”,看到这个国家的弊病沉疴,以及在这片土地上艰难求活的百姓。

盛崖余本以为师父带自己和阿纯来到匪窝山寨这些地方,已经很过了,关七这么做,是因为他有这个本事在群狼中保护他们;但他万万没想到会在这里看见一群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男孩做流寇打扮,互相用木棍劈砍演练,招招狠辣。

关中龙头咬着干果,笑道:“小公子十分讶异?你觉得咱们这些人是为什么啸聚山林,到处游走的?为了打家劫舍求富贵吗?”

“咱们这儿大多数人,一开始只是想活下来罢了。”

“那几个小孩有的是跟着爹娘一起来的,有的是爹被拉去充军,娘维持不了家中生计,自己跑出来跟着咱们,就图一口饭吃,我答应给他们饭吃,他们就跟着咱们杀人。”

关中龙头嘿了一声道:“咱们这些人和小公子你们这样的矜贵人物不一样,一条命轻贱得很,从不奢望什么大富大贵,官家招安当官,咱们就是从军营里出来的,还能不知道当官是怎么回事吗?说到底,谁能让咱们活得像个人,咱们就跟着谁过下去罢了。”

顾绛抬眼道:“他们跟着你们可以活一时,只怕也活不了太久,那些边军应付完西夏,就会抽手回来对付你们,你这样军营里出来的也应该很清楚,你们可以及时游走,无惧剿杀,可他们杀人,不问老弱妇孺。”

关中龙头面带厌恶地骂了一声,但他也没有否认,毕竟这是三国边境上所有军队一致的风格,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从来如此,反而是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的军队才稀奇。

顾绛要的就是这样的兵,没有纪律的军队不能运使如意,没有思想的军队更是一盘散沙。他们若是仅仅为了活着当兵,那这些人自然会去追求让自己活得更好的东西:财富、权力,从而去劫掠百姓,当情势不对时,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为首要,在战场上做逃兵。

西夏、辽国、金国,包括多年后才崛起的蒙古都以骑兵纵横天下,游牧民族弓马娴熟,轻骑兵配合重骑兵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北宋的骑兵比不上他们,就转而练成了重甲步兵,以重兵器专破马腿,但两军在战场上交锋时,面对正面冲过来的重骑兵,必须有不畏死的勇气才能维持住阵线,并冲到马下砍断奔驰中骏马的腿。

这才是后来南宋名将能破金军的缘故。

但武侠世界和普通世界不一样,在这个世界,有一种东西可以更好地破解骑兵阵营霹雳堂的火药。

若是霹雳堂雷家的弟子运用起火药来,当然得心应手,但普通士兵就不一样了,这东西还是有不稳定性的,必须是熟手才能灵活使用。

顾绛看着那些少年人道:“来之前我就与阁下说过,你们有你们的作风,我有我的规矩。比如说这些孩子,我不是不能接受,但我不会让一群不满十六岁的娃娃去送死,你承诺给他们一口饭吃,可以。我不光给他们吃饭,还要让他们识字、习武,到时候他们愿意继续跟着走的,就和我们一起出关,不愿意的,就去中原为我做别的事,直到还完我花在他们身上的精力。”

迎着关中龙头幽幽的双眼,顾绛道:“而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点,我不要懦夫。”

龙头忽大笑道:“我等草间求活,视死如鸿毛耳!”

第68章 迷天 18

关七北上的消息传回中原时,伴随的是他带人挑平了幽云之地的各大帮派,甚至和驻守燕州南京的辽国第一高手耶律大石正面敌对,关七穿过数百骑卫,徒手将身披铠甲的耶律大石拖下马来,几乎当场杀了这位后来的西辽之主。

中原江湖之人这才突然发现,比起关木旦在辽地的杀伐手段,他在宋国境内已经算是温和了。

仅仅半年的时间,关木旦手中的不应魔刀就砍下了近百名辽地好手的脑袋,还有追随他们的死忠也被斩杀,可以说是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满地。这些人中有辽人,也有汉人,无不是欺压平民,血债累累,衰颓的北辽比宋国还要混乱腐败,这里还盛行宗教崇拜,四处兴建庙宇,剥削百姓以奉养僧众。

本就苦寒的北地,每逢冬日,冻死饿死的人数不胜数,面对统治者的暴政压迫时,汉人和辽人都是一样的。

所以辽地跟随关七的人各族都有,关七圣也有一视同仁的胸怀,在胡汉混居百年的幽云之地,的确没有宋国人所想的“日夜南望王师”,因为这里的人早就习惯了,也并不觉得身边同样被官老爷压迫的辽人和自己有什么不同。

顾绛在这里很快就学会了辽国的语言文字,但他若非必要,不会说辽语,而是让身边的人教下去,统一学习汉字,他也不奢求这些人都能快速学成,但也不能让他们都是文盲,能读会写是最低的要求,若有愿意往深处学的,再教高深的东西。

“总不能我让人给你们送命令过去,结果你们一个人都看不懂吧?”

所谓入乡随俗,到了辽地之后,顾绛就换了辽国的服饰,辽国百年来受到汉文明的影响,服饰也有宋国的痕迹,还有西域的风格糅杂,颜色鲜艳大胆,倒是和宋人崇尚的素雅不同。

顾绛如今的修为不忌寒暑,本来只穿一件青色马褂也方便行动,但耶律大石败在他手下后,送给他一件千金难买的纯白狐裘,他便披在了身上,算是一种和平共处的态度。

耶律大石之所以向他示好,一来是契丹人对强者的崇敬,二是他得知了顾绛身边许多人来自关中,他作为江湖霸主并非想要争夺辽地的权利,而是意在进入西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