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

顾绛道:“我去还书报信,你又往何处去?”

鸠摩智笑道:“一个和尚,随遇而安,自然往来处去。”

顾绛闻言也是一笑,终于和对方见了一个佛礼:“好,我愿大师此去弘扬佛法,渡世救人,功德圆满。”

鸠摩智道了一声“阿弥陀佛”,迈步慢慢离去,虽无来时迅疾矫健,却已安然喜乐。

——————

顾绛见他走远,因骤然失去内力,四肢虚弱,行走缓慢,可渐渐的足下不自觉有了劲力,心中觉得颇有些趣味。

《易筋经》需要修行者不存习武之念,看破“人相”、“我相”才能修成,鸠摩智苦练这本经书多日,他生来过目不忘,智慧过人,对经书中的内容早已倒背如流,却怎么也修不出成果,内息反而有了走火入魔的迹象。

若非顾绛化去他的内力,来日必会经脉寸断而死,并非恐吓他的虚言。

如今鸠摩智的内力都被顾绛化去,心中都是佛法,不自觉地在行动间运转内息,反倒有了修成的可能。

只是现在的鸠摩智,已经不在乎这达摩所传的武学宝典了。

这佛家“无我”之道,以因缘际遇构成世界,从本性中见我,从众生中见佛,是以经历重重苦厄,成大慈大悲,越执着追求,越不可得,也是一条常人难以修持圆满的大道。

顾绛的佛学修为不浅,他本是魔道出身,自然对佛法研究过许多,只是他并无慈悲之心、众生之念,这条路也不是他想要的。

当然,这不妨碍他欣赏能在这条路上有所成就的人。

顾绛拢着袖中的《易筋经》,准备跑一趟嵩山给扫地的老和尚送去。

这本《易筋经》并不是达摩手书,而是一位天竺僧人得上古修士留下的古籍,上面的图字既隐,他便以为是一本白书,带到中原,誊抄记录下达摩的《易筋经》,其实这本古籍是一书两经。

达摩圆寂后留下这本《易筋经》,他的弟子慧可钻研二十余年不得,终究寻道天竺高僧般刺密帝二人共同参悟,才在七七四十九日后贯通其中佛法,但那时他依旧不明其中武学,直到遇见唐初的那位军神李靖,才一起谈论了三天三夜后通悟其武道。

顾绛身为东方不败时与少林方证交手过,那大和尚也是修的《易筋经》,但多是后来者注译传承,和唐宋时的版本有所差异,加上他的心思太杂,终究不得此书精髓,和扫地僧的境界相差远矣。

说来这少林寺真是个奇地,能够修成些大道的都是边缘人,从数百年里唯一修成《易筋经》的疯和尚,到藏经阁里扫地的老头,还有后来写成《九阳真经》的斗酒僧,开创西域少林、擅长大力金刚指的火工头陀,看守藏经阁的觉远和尚,以及那最有名的,因为师父的死离开少林,出佛入道,开一代道宗的三丰真人。

那些兢兢业业维持武林泰斗门楣,在江湖里翻腾的和尚则终不得真要。

思及此处,墨衣女子吟起当日扫地僧人的佛偈来:“得既不是得,得亦无所得。既然无所得,亦无所能得。”

“真是有意思。”

——————

顾绛带着《易筋经》往少林去,一路上听那些江湖人议论丐帮之事,说那契丹人萧峰曾立誓绝不杀伤汉人,却在聚贤庄大开杀戒,而后不知去向,又说江湖中有几位死在自己绝招下,疑似慕容复以“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绝技所杀,其中还包括少林高僧玄悲,这“北乔峰,南慕容”本是江湖英豪,一夕之间风云骤变,声名狼藉。

如今少林寺广派僧人下山发下请柬,要共聚少林,做个见证,问慕容复是否真的杀了玄悲。

顾绛一听,顿时没了去少林的兴致,准备找个少林寺的小和尚,把《易筋经》还给他们,一打听,还真有个少林僧人在附近,因为对方的形貌奇异,那人印象十分深刻。

谢过那位小二后,顾绛循着他指的方向找去,果真在郊外路边,看到了一个和尚坐着吃素饼,那和尚身量颇高,身形清瘦,穿着一件打了许多补丁的僧衣,也就二十五六的年纪,相貌颇为丑陋,武功也浅薄得很,不像一般少林僧人的威风,眉眼间透着木讷。

顾绛远远望到他,心中一时间流转过许多念头,终是笑了起来,慢悠悠朝那和尚走过去,也不知这小和尚吃饭时心中在念什么经,心无旁骛,直到顾绛走到他近前,他才反应过来,一抬头见是个美貌非常的年轻女子,慌忙起身行礼道:“这位女施主,有礼了。”

光看外表年纪,这僧人还比女子年长些,对方却好似长辈见到晚辈一样,上下打量了他一通,才慢悠悠道:“小师傅,你是庙里的和尚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