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多事之秋(五)

十月,张作霖和吴佩孚的部队在山海关激战二十多天,把直军的长城防线撕开了一个缺口。冯玉祥又临时倒戈在北京发动政变,赶走贿选总统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军队顿时腹背受敌。

北方的战事逐渐白热化的时候,东南的战局已见分晓。苏军占领了浙江,北上攻克金山卫和青浦,军队长驱直入开进龙华,和法租界仅有一线之隔。浙江督军卢永祥逃入上海租界,发表通电自解兵权,隔天又登船逃往日本。

家门口的战事终于平息,洋行贸易也恢复了正常。公司事务多起来,明镜忙着上海这边的事,还牵挂着苏州。那边已经许久没有来消息了。

夜里明楼安顿好两个小的,下楼看到明镜拿了报纸坐在沙发上出神,客厅里只亮了一盏台灯。柔软的光线辟出明亮的一角,周围都沉没在黑暗里,明镜就坐着这半明半暗之间。

明楼轻轻走过去,茶几上的茶水一口未动,早已冷掉,他重新倒了一杯热茶放在姐姐面前,明镜才恍然回过神来。

“津浦铁路不通,六百吨小麦只运来了三百吨,还有一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运到。如果月底北边的战事还没结束,上海几家面粉厂的原料就要断了。”

她的声音平淡无波,被钟摆摇晃的声响剪碎了,消散在安静的夜里,只余下疲倦。

“这两个月各处贸易停顿,银行放款少了很多。报上说苏州城遭了劫,店铺十室九空,好在我之前让他们把货物迁去了城外仓库,店面的损失应该不多。我担心的是纱厂的机器,电报还不通,那边半个月没来信,也不知道厂子和机器怎么样了。”

明楼沉默不语。眼下他们高枕无忧,不过是沾了租界的光罢了。走出这洋人的“国中国”,遍地山河破碎,家国风雨飘摇,偌大一个中国竟无一处是安身之地。

“明楼,我这几日在想一件事。”

明镜缓缓开口,只说了一句又停住。

明楼抬眼打量她的神色,心里忽然一动:“姐姐想把产业转移出上海?”

明镜还在思索,听到他这么说愣了一愣,反问:“你怎么知道?”

明楼笑笑:“站在您的角度想事情,要明白也不难。”

明镜仔细看了看他,还是惊异未定:“那你来说说,这样可不可行?”

“看姐姐要转去哪里。”

“还能有什么地方,总归去香港方便些。”

明楼点头:“香港是一个选择。您打算近期就动吗?”

明镜见他像是有话要说,便说:“你有什么想法都说来听听。”

“去香港是长远打算,我想在这之前还可以做一些事情。苏州的纱厂已经亏空多年,这两个月打仗,纱线滞销,纱价又跌到最低。我粗略算过,损失两万有余。纱价受局势影响极大,日本商人又经常以不公正手段低价倾销,扰乱市场,政府对他们也无可奈何。”明楼一口气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再说,“姐姐有没有想过把那几家纱厂脱手,再买一处矿产?”

明镜没有出声,过了半晌轻轻点头:“你和我想到一处去了。这几年形势变化太快,父亲留下的产业需要做些调整。香港的事情可以暂时搁一搁,我想把业务集中到银行和矿产上。你看怎么样?”

明楼略作思考,点了点头:“这样可行。”

明镜看他认真的样子欣慰地笑起来:“有你和我一起商量事情,我也安心许多。你到底是长大了。”

明楼佯装无奈:“大姐,我一直都很好。”

“瞎说,就前些年你还在学校和人动手呢。”明镜揭穿他毫不留情,明楼掩面告饶,她终于开怀笑起来,再问他,“你准备几时去南京?怎么走?”

“我订了客轮的票,大后天晚上有一班。铁路沿途的情形还不明朗,坐船应该更快。”

“是这样。路上可能还有残兵败部,坐船更安全些。”

明楼看了一眼挂钟,提醒姐姐已是半夜,该去睡了。

明镜起身要走又停下来问他:“阿诚在学校还习惯吗?我这几天忙,也没顾得上细细问他。”

“习惯。”明楼轻轻笑了笑,“大姐放心,小家伙比我们想的都要好。”

明镜终于定下心,走上几级楼梯,忽然又回过头。明楼站在沙发旁,灯光落在他肩头竟像是把整个人都拢在了光芒里。她的弟弟微微抬起头,望着她笑:“大姐快去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