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兹事体大,庆忌没有贸然决断,而是把这件事情放到朝堂之上,与公卿百官一起商议。
……
翌日,庆忌就在奉天殿召开了一次大朝会,凡是朝中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公卿百官,都务必要到场参加。
得知庆忌要立一个教派为大吴国教之后,群臣也跟炸了锅一样,议论纷纷起来。
他们倒不是要劝谏庆忌,使他打消这个念头,而是在犹豫自己处于什么立场上,较为妥当……
众所周知,得益于庆忌大兴文化,大吴学术鼎盛,诸子百家各种学说混杂在一起,是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大吴有五大显学,分别是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
在这其中,适合被立为「国教」就两个,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
因为他们的学说思想,有些地方是跟教派的教义不谋而合的。
实际上,大吴百万士子当中,还是以儒、道、法三家的人最多。
当庆忌提出要选择一个学派的思想,作为新国教的教义的事情之后,群臣都纷纷进言。
「陛下!」
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立即手持牙笏出列道:「臣以为,以儒家学说作为我大吴国教的基础教义,最为合适。」
「陛下当立「儒教」,以夏、商、周三代的五教与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
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周公、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
「古代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
「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皋陶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亲九族。故而《尚书·皋陶谟》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
「陛下,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立儒教以教化万民,最为合适!」
「臣附议!」
「曾子所言极是,臣附议!」
曾参、樊迟、卜子夏、子贡等儒家学派出身的大臣,都纷纷附议,请求庆忌立「儒教」为大吴国教。
然而,庆忌还没有立刻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