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公羊传》之艰深的内容,不是单靠死记硬背就能记住的,周勉和杨宝忠都是花了不少力气才记住,就不信裴澄宇也能有这个本事。
以此为题,等于给了杨宝忠提示,就连周勉出题的时候,都有几分不好意思。
方一茗站在楼梯上,人虽不高,可站得高视线毫无遮挡,将他和杨宝忠眼神你来我往的那点眉目官司看得一清二楚,一听他选了《春秋》出题,当即便呵呵一笑,说道:“既然如此,就请周先生过来出题百道,再找一人同时誊抄,然后两份卷子交给他们同时作答,交由众人一同评判,若是得分相同者,以用时为少者获胜,如此可否?”
“一百道题?”周勉哆嗦了一下,感觉自己的手有点抖。
“那是自然。”方一茗笑盈盈地说道:“《春秋》虽然只有一万八千字,可尚有三传注解,数十万字,区区十几道题怎能显出各位的本事?至少要一百道题,才能让他们拉开差距啊。”
“方公子所言极是!”先前推举了其他人却被杨宝忠拒绝了的书生们连连点头,跟着反过来劝他,“若是十道八道题,说不定正好碰上那孩子会的,可若是一百道题,那才是真金不怕火炼,以杨兄之才,定然能令这小儿当场认输!”
杨宝忠想想也对,裴澄宇能够在先前跟他比拼抢答题时占据上风,显然背了不少书和渊楼的“题库”,若是周勉出的题正好被他撞上几道,也不无可能,但若是数量增加到一百道墨义贴经,那刚刚背熟的他显然胜过只背了题库的裴澄宇。
“好!一百道就一百道!”
他心下笃定,意气纷发地朝着周勉点点头,周勉无奈应下,心中却在暗骂不已,拖老子下水不说,光着一百道题,得出到什么时候去!
方一茗已经让人摆好书案,铺纸磨墨,准备停当,见周勉一脸苦色地开始出题,绞尽脑汁地写了一炷□□夫才写了七八道题,便让人拿着厚厚一摞书给他送去。
“周先生,这是《春秋》及三传的原书及注解,还有历代名家的注释,你不妨从中参考出题,也可省些时间。”
周勉一看不由傻了眼,为了表示清白,那两个“考生”已经被人用屏风跟他这边隔开,那边成了两间小小半敞开式“号房”,他一边出题,旁边就有人抄了题目送去给那两人答题,而周围还在看热闹的书生们跟着就判题,可以说是同步出题答题判卷出分,每一个环节都完全暴露在众人眼下,根本没有让他跟杨宝忠通气的余地。
当然,那些书生一开始防备的,是身为半个地主的裴澄宇,为了防止方一茗给自己的弟子通风报信作弊,挡在中间的书生格外“目光炯炯”,甚至还有人凑到周勉身边,见他冥思苦想地出题时,还忍不住凑上一两句。
“别光看《公羊传》啊,《榖梁传》里也有不少微言大义,值得一考!”
“别忘了还有《左传》!《左传》的字数最多,就不信那小子连《左传》都能背下来了!”
周勉被人催得简直恨不得怒吼三声,把笔给你你来出,可想到先前杨宝忠的眼神和动作,又只能苦涩地压下怒火,硬着头皮继续死磕《公羊传》。他和杨宝忠虽是同窗,可家境却大为不同,他连读书的束脩都得四处求借,杨宝忠却能每日三餐,餐餐有肉,方才他看到杨宝忠的比划求救,一则是免了他上月借的二两银子,二则是若是赢了渊楼的彩头与他平分。
他少时因为一场大病而至一耳失聪,为了求学苦练读人唇语,除了杨宝忠之外,旁人并不知晓。所以杨宝忠方才无声以唇语向他求救,许以厚利,就知道他不会不帮。
“七比七!两人全对!厉害啊!”
“继续继续,才七道题算得了什么,若是十七道、七十道都一模一样,那才算厉害呢!”
周勉咬着牙出到五六十道题,听到那边判卷的书生传来的消息,竟然那两人还不相上下,就不禁有些手抖了起来。他和杨宝忠苦读十年方有此功,难道今日真的要被一个才读了半年书的十多岁小儿压过?
心一横,干脆字迹也跟着飞了起来,再传过去,果然听到杨宝忠连赢了三局,总算超过了那小子。
周勉刚松了口气,忽然觉得眼前一黑,之前太过紧张,连续出题耗费脑力,写字时又要考虑暗记,当真身心俱疲,手从第五十道题就开始抖了起来,现在还差最后十道题,他却撑不住了。
“还没……”
“周先生!啊呀周先生晕倒了!”方一茗连忙叫人:“这怕是气血不足,先去拿我那碗酪樱桃来,救人要紧!”
第二十八章 叫花鸡 别来道味知何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