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IF线

马师傅是地头蛇,第一个中招的倒霉蛋只得认栽走人。

这第三个从旧金山来的人脾气火爆,听说家底也不那么清白,跟□□份子有来往。

当时不少人听见枪响,据说是第三个受害者亮出家伙了,马师傅只得退钱认怂。

法拉盛附近的人都知道那次的事,并引为笑谈,刘嘉要不是没找着路,主动问人,又刚好问到一个倾诉欲爆棚的老阿姨,少不得也要费一番周折。

刘嘉又问是不是那药也没马师傅吹得那么神,老阿姨摇摇头:“药是好药,只不过,药方压根不在他手上,他又不是长房嫡子,光绪年间就跑美国来了,又不继承家业,人马家凭什么把药方给他啊。”

老阿姨继续说那马家的定州眼药确实好,眼睛得了什么毛病,一涂就好。她上回眼睛红肿,迎风流泪,就是靠定州眼药给治好的。

“方子是假的,药是真的。”老阿姨那一通吹,吹的就好像传//销组织的得力干将。

刘嘉听着半信半疑,忽然旁边一个年轻人说:“什么定州眼药,人家叫马应龙。”

“哦,对对对,后面改名叫马应龙了,瞧我这记性,就记着故事的前半拉。”

至此,刘嘉终于拼凑出了完整的故事:来纽约的人,是马家三房的庶子,1881年就跟着淘金热跑到美国来了,结果那会儿旧金山已经没什么可挖的,于是他又跑到纽约,整天打着百年名医的旗号,其实他自己就是个混子,没真本事。

就靠写信回本家,让本家帮着寄一点药膏过来撑场面,书信过去,药膏过来,再加上他不给钱,本家的子侄完全是出于一点宗族情份,找要到美国来的人捎带一点,根本就不够他发家致富的。

于是他就宣称要对外出售古方,骗人钱财。

没想到刚骗了三个人,就遇到硬点子。

刘嘉大概猜到,他为什么找上自己了。

她是从法国来的女人,这位马师傅大概觉得自己非常的纯良无害,天真老实。

刘嘉唯一好奇的是……马应龙,它不是卖痔疮膏的吗?痔疮膏被人无意中抹了眼睛,才被当作眼膏用的,怎么现在就管它叫眼药?

小贩们压根不知道痔疮膏的事,只说不知道。

算了,这不重要,反正,有了名字,还怕找不着人?

马应龙可太好找了,铺子就开在北平的大马路上。

就是他们没有电报挂号!

写一封信,飘三个月才能寄到他们手上!

没办法,还得找顾宗华在国内的商业合作伙伴,代为转达。

祖传药方就不想了,能签下独家代理权就可以。

顺便刘嘉还提出,不如顺便做个痔疮膏,请注意区分味道,不然会抹错。

马应龙药铺的人虽然不理解,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反正,都是消炎去肿,只不过是有些药物的成份需要加重,有些药物的成份减轻一些罢了。

刘嘉对马应龙眼膏还是很有期待的,虽然,她从来没有用过,但是网上疯传用马应龙当眼霜,黑眼圈和熬夜导致的肿眼泡马上就好,神速。

一觉醒来,有几个股票跌了,因为苏波两国在这一天的凌晨签定了停战协议,这些与武器相关的公司股票应声下跌非常正常。

对于此事,摩根的分析员早已在第二次节目里给出预警。

抱着侥幸心理没跑的人被套牢,其他老老实实听话的欢欣鼓舞。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投资分析栏目的第三次播音,收听率比前两次竟然翻了一倍多,连带着收音机的销售量、股票账户的开户率也急剧攀升。

“大概现在西门子最后悔的就是把收音机的独家代理权给了我,不然他们现在就可以绕过我这个中间商,大赚一笔~”刘嘉笑得非常开心。

当初那笔开发费用,就连知道未来走向的刘嘉都连着几天没睡好,认认真真分析了利弊,才忐忑不安地掏出来。

身在局中的西门子,又怎么会在整个德国经济都快要瘫痪的情况下背负这么大的风险。

刘嘉给广生行和马应龙的代理协议里,都要求这两个商行给她重新包装的权力。

广生行的包装还算讲究,但也不太符合欧美人的品味。

马应龙就更别提了,就是图一个实用、实惠,那包装水平,实在卖不出高价来。

这两家商行觉得刘嘉是个厚道人,卖出门的货就是泼出去的水,更何况刘嘉是在欧美销售,他们也不可能派监督员到这么远来监看刘嘉是怎么对待他们的货物。

天高皇帝远,刘嘉还这么守规矩,于是,两家回复得挺爽快,唯一的要求就是包装上必须有他们本家的品牌字样,不能全给抹了。

操心的人,就有操不完的心。

证券上的事搞定了。

专卖店搞定了。

跟国内签代理的事情也搞定了。

开发新品的事已经交给别人掉头发了。

顾宗华以为有机会可以跟刘嘉花前月下聊点啥,结果,刘嘉一杯茶、一支笔,一撂稿纸盯一天——她要为广生行和马应龙想在各个国家使用的广告词和宣传口号。

“其实……你可以试试广告公司,让他们帮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