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女子私塾更是开始出现。
陆树德也在一处高楼上,通过雨幕,看见了一老居士在教授许多女童读书的场景,而一时他也不知道这是该喜还是该忧。
本来。
他是乐于见到越来越多人读书的,但他又不禁因为冒起德的话,想到了如果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会不会读书人就越来越不值得被尊重了。
一种矛盾的心理,在陆树德心里蔓延开来,就如同他支持改制但也见不得申时行等改革派越来越嚣张一样,以致于言官连风闻言事都不敢随意风闻言事,只要被查出不实就要受到惩处。
当然。
矛盾的官绅不只陆树德。
许多士绅大户也因为一边利用自己家族在学问上与人脉上的优势,依旧享受着新政改革带来的大部分好处,但也一边因为新政越来越挑战他们旧有的特权与地位而感到矛盾,不知道是该对朝廷口诛笔伐还是该歌功颂德。
他们大多数时候只能折中,一边扭扭捏捏地说吾皇圣明善治,一边也气急败坏地只针对个别官员疯狂抹黑,到最后就变成反权臣不反皇帝,反具体某一政策,但却又不再否定整个改制方向。
无论如何,百姓的收入增加的确促进了内需市场的扩大。
而且,清军勾军一事反而促进了百姓们消费,对于整个大明而言也算因祸得福。
所以,这也就直接导致工业品的需求量激增。
尤其是,棉布加工、陶瓷冶炼、农具、车辆、钟表等器械制造和矿产开发等行业。
因为百姓们才需要工业品,而贵族们则更需要工艺品,毕竟工艺品更能彰显高贵。
所以,工业品才能带来大批量生产,进而导致工业化的出现。
而工艺品因为需要有艺术天赋的工匠,加上贵族们更喜欢在限量工艺品上花更多的钱,追求的就是一个与众不同,所以哪怕工艺品技术再精湛也很难大批量生产。
可以说。
工业化的前提就是得有一个庞大的百姓消费群体,这个群体得能够承担起通过批量化生产的廉价商品的销售。
而如今,因为万历初年的改革一直没中断,一直在深入,还一直将惠民视为同富国强兵一样重要,所以也就导致大明民间对工业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清军勾军这些非出自中央的扰民之举也变成了催化剂的角色,催化百姓们去消费,使工业品的需求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