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的需求量激增,也导致手工业开始向工业化转型。
“马车的订货量昨日就比前日增加了三成,但我们的工匠不够,就算加工钱让工匠们熬夜做工,也完不成订单。”
“您看,我们该如何是好?”
负责应天布政司官办实务的参政徐民式因此事特地问起孙玮来。
孙玮听后问道:“这是个问题,公可有何想法?”
徐民式想了想道:“下僚倒是有个办法,就是多招些不懂技艺的青壮为学徒,让他们先跟着老工匠们做些简单的事。”
孙玮问:“人太多就容易泄密,我们官办车行的技艺可是少冢宰沈公任应天抚时让人研发的新马车,其最好的地方就是在有我们自己冶炼的弹簧之物加入后就不再那么抖动!一旦此密泄露出去,我们可不一定经营得过哪些私商。”
“下官也考虑到了这里!”
“我们完全可以让这些青壮分别只需一部分的技艺,只负责一部分的制造,如此,即便他们要泄露出去也只能泄露一部分,终究不得要领,甚至完全核心的地方不准他们学就是,而只让可靠的官匠去学。”
徐民式道。
孙玮听后拍案而起:“这个办法不错,那就下钧令招一批青壮为学徒,本院也将请旨让应天设一官办机械学堂。”
徐民式拱手称是。
于是,受工业品需求量增加的大背景影响,江南一带的商品经济发达之地,连官办实业都开始大规模招募民众学习制造技术进而争取实现更大批量的生产,也有了流水线生产的想法。
朱翊钧收到孙玮的奏本后,也很是高兴:“这个徐民式思路灵活,下令褒奖,并准应天抚所奏。”
第421章 新政剧变
初夏,天一放晴,狗就开始吐出舌苔来,往树荫里钻。
人也只能待在屋内,把书来翻阅,把曲来听,以消长昼。
唯独在应天府的这一天,同样是天晴云淡而炎日高照时,一群青年小子倒是满头是汗地正排队进入新设的应天工业学堂。
没错。
在朱翊钧同意应天巡抚孙玮设学堂培养技术工匠时,就特别赐名所设学堂为应天工业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