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得以先生与朕昔日提到的,国家民族为名义,提高本国子民人格地位,允许其读书言事,且所治之天下也当是整个宇内!”
“而在也合乎太祖之意。”
“太祖能得天下也因重民方得天下,甚至在《大诰》中准百姓反抗贪吏,为国锄奸;更让百姓直接运粮;只是国初囿于相关理念不成熟,所以太祖虽圣明,但所定制度到底还不甚完美,需从其思想,而改其制度!”
“而先生与高拱等贤臣,也正是基于此才改制度,可以说是真正领会了太祖祖制的大忠之臣!”
“申师傅所言,也正合太祖之意与朕意!故准卿所奏!”
朱翊钧沉吟片刻就点了点头,且阐述起了自己的看法,且又道:
“而现在要改的不仅仅是允许实学自得,真儒自立门户,还得朝廷鼓励引导。”
“故以朕看,与其禁天下书院讲学,不如收天下书院为官学,由朝廷出资使其壮大,引导其研究实学,而免受士绅所制,免只空谈性理,且令其广施德教于地方,不知申师傅觉得如何?”
第278章 增设学部,廷议争祖制
申时行听后难掩激动之色,立即拱手而拜道:“陛下此为良谋也!比禁天下书院讲学,无疑更利国利民。”
“书院原本多靠地方官僚与乡绅资助。”
“所以,要么因官僚积蓄不足,故往往因一官僚重学校而兴,也往往因一官僚轻视学校而衰;”
“也往往因当地新崛起的乡绅愿意助学而兴,也往往因新崛起的乡绅不愿意助学而衰。”
“另外,又因为在书院讲学者多为官绅,故书院从学和管理书院者,也就多得官绅庇佑而逃税乃至侵民田产或强役兵民;故使市乡之小民对其多为鄙夷。”
“也正因为书院讲学者多为官绅,而百姓难进,所以,书院所讲所传之学多不切实际,多是空谈心性,这也是太师不喜书院讲学之原因。”
“若能由朝廷出资接管天下书院,一则可以免使书院扰民,二则也免治学之地不能延绵文道,三则也可免使书院讲学之士绅皆是空谈之辈,而能得朝廷引导,多重实际,为将来崇尚太师重事功之实学做准备。”
申时行附和起来,且对其做了一番分析。
如此,既是不让天子觉得自己只是简单的奉承而是真的有在思考,也让天子看见自己是否与其理念一致。
“那就同时下诏,增设学部,拆分礼部举业与学校事务于学部!”
“同时,下诏令各布政司学政官查缉天下书院,奏请为官学,且奏请所推山长和书院其他管事者为学部祭酒官和司业、博士等官,同国子监祭酒品级,直属学部管理。”
“另外,各布政司学政官兼任学部侍郎官,以便于管理所在布政司的书院。”
朱翊钧也就如此对申时行吩咐起来。
申时行听后拱手称是。
于是,不久后,朝野就开始得知皇帝已下诏祀王守仁、陈献章二儒于孔庙,还增设学部,收天下书院为官学。
“谓崇王则废朱者,不知道固相成,并行不悖。盖在朱时,朱与陆辩,盛气相攻,两家弟子有如仇敌,今并祀学宫。朱氏之学,昔既不以陆废,今独以王废乎?”
“故守仁、朱熹学术,互相发明,不能因此废彼,当令其从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