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页

万历佑明 枫渡清江 1815 字 7个月前

有的开始缩减消费;

有的开始缩减生产,把银子粮食埋藏起来;

有的则以为自己大官僚大地主的阴霾即将结束又开始大量需要豪奴,准备巧取豪夺,也有的还在观望,只是开始在税赋上故意拖欠。

民间的商品经济因而没有以前那么活跃。

仿佛张居正这个菩萨离开后,大明就真的要进入罪恶的世界一样。

……

“朕才是大明的真菩萨,是真正能够护佑大明的人,得让天下人继续看到希望。”

朱翊钧也通过锦衣卫知道了民间的这一情况,而因而看着屏风上的改革派官员的名字喃喃自语起来。

第252章 囚犯徐阶面圣

很明显,张居正在离开京师前于官邸对朱翊钧说的话,对朱翊钧产生的触动很深。

朱翊钧也因此,决心尽好自己这个皇帝的职责,在大的方向给大明子民指引一个方向,建立起新的希望。

人只要还有希望就不会厌世,乃至轻视生命,无视对他人的尊重。

国家只要还有希望,就不会出现国运衰退,不会出现亡天下的情况。

而在朱翊钧想着如何在亲政后开启自己的治国理政第一步时,张居正奉旨撰写的治国理政之遗书也送到了御前。

朱翊钧认真看了一遍。

他不得不承认,张居正的确是按照他们君臣二人对理论建设的设想,写好的新的经学书籍,也总算是把实事求是与天下当以汉为尊的理论,用一种借圣人言的方式而有逻辑的联系了起来。

朱翊钧自认自己是写不出来的。

毕竟思想类理论构建不是简单容易的事。

“陛下,如今元辅已归,而陛下也通达文章,所以讲读是否应当就此取缔,而以后只定期经筵与视朝即可?”

而在朱翊钧收到张居正奉旨撰写的治国理政之思想书籍时,张四维也在这一天开始请示朱翊钧是否继续讲读。

“先生既已去,讲读之制自然也没有再存在的必要,也算是让天下人知道,朕已完成先生对朕的教导。”

“只是待徐阶进京后,记得拟道旨,着阁臣公卿与翰林院那些鸿儒们,与朕去国子监,让枢密院的戚继光和亲军卫的李如松、麻贵、陈璘与朕同去。”

“还有礼部的沈鲤、吏部的王锡爵、太常寺的王世贞也随扈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