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富庶的江南一带的年轻官员!
他们深受商品经济发达后带来的虚君重商思想的影响,又因为年轻而没经历过嘉靖年间的俺答大掠京畿的惨状,以及倭寇大掠东南沿海的可怕现状,而不知道帝国武备强盛的重要性。
而只知道朝廷强军就要重税,就要加重商民负担,就加强君权,进而进一步让皇帝有与民争利的资本。
同时,自己这些士大夫就会更加不自由。
于是就出现了谢杰封驳诏旨的情况。
六科的官员素来就是刚入仕不久的年轻官员担任。
这是太祖朝就定下的规则。
而六科有封驳权,也是太祖朝定下的。
也就是所谓的小官掌大权,进而制衡六部,避免权臣的出现,也避免皇帝乱发诏旨。
只不过,再好的制度都有时效性,也有不完美的一面。
所以,这个制度虽然可以限制皇帝乱发诏旨和权臣乱命,但也在这时阻碍了朱翊钧与张居正、戚继光等改革派君臣,想加强皇帝兵权,从而方便继续改革的进程。
“封驳奏疏下发枢密院!”
朱翊钧沉着脸,把奏疏递给了张宏。
朱翊钧知道自己现在还不便直接表明态度,犹如张居正所言,皇帝提前表明态度,反而会为人所制。
因为这些帝国的人精们不怕你皇帝狠,就怕摸不透你这个皇帝。
再凶的老虎,也有人敢去摸其屁股的,只要掌握了其习性。
所以,朱翊钧没有直接下达处理意见,而是让负责军机票拟的枢密院来处理此事。
枢密使方逢时拿到这封驳皇帝重组亲军六卫的初本后,半晌不语。
只有普通主事们在外间大堂来回走动的声音。
“都给我退下去!”
方逢时突然从值房内出来,到大堂内喊了一声。
于是,主事们纷纷退了下去。
而一时,整个枢密院大堂落针可闻。
然后,枢密副使兼协理京营,兵部尚书杨兆这时和因年迈且同时为加强枢密院谋划军事方略之能力而被升进京的枢密副使南昌伯刘显,一起闻声从各自的值房内走了出来,问:“发生什么事了?”
方逢时言道:“南昌伯,你们武臣要想把腰杆挺直,的确不容易啊,即便元辅与本院愿意,也难一帆风顺啊!”
说着,方逢时就把重组天子六卫被封驳的事情告知给了两人。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