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千江不渡 七六二 807 字 2023-05-12

“这些都只匠人的微末之技,说不太清,过个三两天,等我把方子拿出来,先生可以先找人试用。若不合用,在材料方面能做的就很有限了,但还能在结构上稍作改良。”周不渡自然知道三言两语无法取信于人,便没解释太多,只先说个大致的构想,“我知道一种名为‘鱼鳞石塘’的新技术,先清淤,在海堤的前后两侧下桩加固,用三合土夯实,以同样规格的条石丁顺相间砌筑石塘,用糯米、石灰浆灌砌,再用铁锔扣榫、铁锭扣锁,最后用水泥混凝土稍作加固,应当能够抵御台风掀起的巨浪。”

阴间时间充裕,用天书检测成分比例,做实验比在现代更加便捷,研制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海工水泥不成问题。

至于鱼鳞石塘,也并非他的想象,而是清代人为防钱塘江潮汐之患砌筑的,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成为华夏古代的三大工程,经得起钱塘大潮检验,稳固性毋庸置疑。更别说现在筑堤还能用上海工水泥,最后出来的效果肯定只好不差。

朱说初时面带疑惑,但他在沿海诸多地区实地考察过,请教了不少负责加固海堤的官员、毕生修堤的老匠人,看得出周不渡有真东西,听到最后,两眼放光:“此法大抵可行。”

“若能开设工厂,按照设计规格批量化生产预制构件,修筑时就只需按图纸装配。”周不渡说,但不太确定范希文对发展工业的接受程度,便补充道,“亦可使流民有个安稳营生。”

不料,朱说思维开阔,对他的建议大为赞同:“当下,铜、铁、煤炭的质量皆以工厂出品为最,我在应天府求学时,见到厂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世风如此,乘风方能破万里浪。开厂制造、造……预制构件?不仅事半功倍,而且能节省人力、物力,是好事儿。多谢公子出谋划策。”

周不渡摇摇头:“没什么,能帮上忙就好。至于测绘海岸线,办法有许多,只是精细程度不同。”

王求来了兴趣:“海岸线是曲线,不规则、不光滑,长度并不确定,就是你说过的……分形问题!海岸面积有限,但若用数术计算周长,结果可能是无穷大。”

周不渡无奈地笑:“先生,道不远人啊。”

王求赧颜:“是是是,实用为主,还是用最简单的法子。朱大人可以囤些稻壳,等到大海潮来的时候,让人把稻壳倒在海岸上,待到潮水退去,留下的稻壳线便是大致的海岸线了,再打上木桩,即可确定堤坝的选址。”

“太好了!”朱说拊掌,实在没想到,这几人个个都有学问,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突然间迎刃而解,一时欣喜,又着人拿来几壶好酒,挨个敬上。

轮到周不渡时,他端起酒杯就想一口闷。

大家都已经见识过他“每回饮酒总要出些事故”的奇特体质,忙不迭劝阻。

他哭笑不得,眼巴巴地看着越千江:“哥哥,我就喝这一杯。”

越千江也是无奈,同他小声交谈,满眼宠溺,无限温柔,最后拗不过,许他喝半杯,剩下的自己喝完。

·

周不渡饮酒畅怀,谈兴很足:“先生还要整治斥卤之地吗?”

斥卤之地就是盐碱地,土壤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三左右,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无论古代现代,治理都很困难。

朱说:“泰州财赋,煮海之利居其半,然而,海潮涨溢倒灌,四乡斥卤,百姓若非流徙他郡,则只能占山为王。农为国本,本不固、邦不宁,我这盐仓监做得窝囊。”

王求做过官,对这些事多少有些了解:“自来治理斥卤,皆是以水洗盐,苏北水网稠密、雨水颇丰,只消兴修水利使盐随水去不就行了?洗盐的工艺并不复杂,明沟排盐,小田合用,暗管排盐,大田合用,二者结合组成多级管道,效力还能大大提升。”

理论上就是这么简单,凭当下的制陶工艺,开明沟、铺排盐暗管都不成问题。

但周不渡总觉得这工程实施起来不太现实:“办法是好的,问题是劳师动众,田少的自耕农单靠自己一家人做不成,手里田多、佃农多的大地主能做,可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收益,他们不愿意费这力气。还是说,要让朝廷官员组织人手?”

“行不通。”朱说摇头叹息,“比年来,朝廷任官不加筛选,非才、贪浊、老懦者不可数,良吏百无一二,赋税不均、讼狱不平、水旱不救、盗贼不除!这般情势之下,能劝得动上头拨钱派员修海堤已是万幸,再修水利、铺沟渠管道?不要异想天开了。而且,苏浙河湖多,水患也多,洼地往往排水不良,以水排盐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