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同样是特权阶层,把他们的利益让渡给学生,这个蓬勃的阶层立即会获得极大壮大。
学生们与士大夫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阶层代表了大宋最先进的生产力,最开明的思想。
这个阶层足够庞大,庞大到遍布社会从上到下的各个层级,上至公卿官员,下至工坊主、商人、佣工、技术工匠。他们不会像士大夫们一样一小撮人抱团,不事生产,却趴在整个国家躯体上吸血。
所以他们指定的政策,一定会有利于整个阶层的进步。
而不是像大明士大夫一样,疯狂的复苏小农经济,将重农抑商奉行到死。
杨时管理财政,思路十分清晰,更倾向于用数据说话。
在梅执礼之后,杨时主动站了出来,说道:“臣建议由三司主管佛教更易之事。当年韩愈劝唐武宗灭佛,诏令之下,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因此,若由三司主此事。国家至少直接新增官田数千万顷。”
数千万顷是唐代的数字,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了,当时号称地上佛国。
在大宋清理不出数千万顷,但数千万亩应该是难度不大的。
全部收归官田,掌控在大宋官府手中的田地相加,估计就要有近亿亩。
有这么多官田,朝廷不论是赈灾、还是税收,都更有底气。
甚至人口增多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一次授田,缓解人口压力。
“而且不仅仅在于农田。由寺院所掌控的那些青楼、店铺、工坊、当铺、仓库、药局、奴婢等等可以直接在三司造册登记,不论是收归国有,还是折价售予市民,其名录都收在了三司,方便将来收税。”
如果由三司负责这次佛教改造,那佛门在城市及乡间的各种兼并所得、世俗财产显然就要全部征收了,或者成为官营机构,或者低价卖给学子同窗。
佛门势力要局限回寺庙内,他们可以在寺内维持净土,但绝不能再进入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