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制定的时候,朝廷公卿必然想着能延续千秋万代。但在具体执行时,就出了各种差错。只听闻苛捐杂税,压垮百姓,还从未听闻税收真的降低。
不过赵桓很快反应过来,如果朝廷实行这种税收制度,量出为入,将度支总额分配到每户。那自己废除丁赋,岂不是朝廷再无钱可用?
杨时此时亦直指要害,说道:“官家打算免除丁赋,按田亩征税。那就要面临国家财政钱币不足的情形。毕竟国家税收都以实物为主,极少折质。”
赵桓好奇的问道:“自两税法施行以来,税收不就以货币为计了吗?”
杨时解释道:“自中唐以来,两税法虽以货币计算,但缴纳仍折实物。”
“至我朝则更加复杂,我朝并没有统一货币。各地工商经济、圈地自闭,货币并不互相流通。在京畿则多用铜钱,在四川则用铁钱,在河东多用盐钞,在陕西甚至有用茶引、僧道度牒为货币者。”
赵桓痛苦的一拍额头,问道:“所以四川用交子,完全是因为铁钱太重?”
杨时点头,回道:“的确如此。所以朝廷征收两税经常折纳,或钱折绢帛,或以钱折麦,或折帛之后再折成麦,反复折纳,百姓深受其苦。”
赵桓问道:“那可否田租直接收粮食。朕记得朝廷收税的款项极多,能否供应朝廷所需?”
“按卿刚才所谈,若将度支总额均分给全国户数。按理国家正税就能满足财政支出。剩下的各种苛捐杂税甚至都是富余。”
杨时逐一为赵桓分析道:“若统一法令,征收实物。朝廷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仓储不足。国家施行方田均税法后,能够清丈的土地将会骤翻两至三倍。”
“元丰年间国家耕地面积巅峰时五百二十四万顷,一顷百亩,约合土地五亿多亩,即便翻两倍耕地亦要达到十亿亩。”
对这个数字,赵桓微微点头。明代土地一千一百多万顷,也就是十一亿亩,比大宋略高,这是正常数字。
毕竟这是明朝的官方数据,明朝两百多年也没搞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百姓。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一次性清查出两亿八千万亩良田,他官面上都有十几亿亩良田。大宋清查隐匿后有十亿亩土地,赵桓觉得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