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不出户,知天下。
这句话在如今的社会,似乎变成了司空见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这些,就是网络带来的。
当然,带来了便利,与人类社会关系紧密的无法分割的网络,也并不全都是正面影响。
网络中,同样有很多无奈,很多罪恶,它们躲在无法触及的虚拟世界中,日益滋生。
徐大树在翻看各种新闻信息的时候,这些无处不在的负/面信息,自然也会看到。
以前,他都会屏蔽掉这些,因为这种信息杂乱不堪,有真有假,追根究底,有不少是为了搏流量。
真正的哀嚎被掩盖在了各种虚假之海中。
可,那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即使他想挥洒善心,也不会蠢到挥洒在这些混乱不堪的假新闻上。
至少,过去他是这么想的。
但是今天,他的心态发生了一点点变化,在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似乎再也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也许是工作的失败让他心情沮丧,所以对那些悲伤的事有了一点感同身受?
他不知道。
但目光却渐渐偏向了那些信息。
不仔细看都没什么概念,真正用心去看了,才发现网络上的乌烟瘴气到底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就从他还算熟悉的互联网领域说起吧。
如今,出现在互联网领域最多的词,是互金这两个字。就连不少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互金子公司。
这个词频繁被提起的形势,让徐大树想起了上个如此热门的词语。
互联网泡沫。
互联网泡沫的时代,是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的,通常被称为“”的互联网公司。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这种商业模式依赖于持续的网络效应,以长期净亏损经营来获得市场份额为
代价。公司期望能建立足够的品牌意识,以便收获以后的服务的盈利率。“快速变大”的口号诠释了这一策略。在亏损期间,公司依赖于风险资本,尤其是首发股票等所募集的资金来支付开销。
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拿投资者的钱先抢占市场份额,抢了份额之后再考虑如何把份额变成盈利。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流量’这个词和金钱挂上了钩,无数利益团体为了流量手段百出,正是因为它是能变现的。
根据这种理论,互联网公司的生存依赖于尽快地扩展客户群,即便这会产生巨量年损。在市场高度繁荣的情况下,是有可能让有前途的网络公司进行股票ipo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来大幅圈钱的,甚至即使它从未盈利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没有任何收入。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公司的寿命是靠燃烧率来衡量的。燃烧率的意思是,一个既不盈利的又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挥霍完资产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