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长安学宫,薪火传承

就是学宫中这些博士、学子,担负起了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

每个人身上,都背负了光荣而又沉重的使命感。

诸夏文明就将在这里而进一步弘扬与光大,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为诸夏文明的进步与辉煌增砖添瓦。

统合四方学说,一统经义正理,为天地立心立命,这种事情,是任何其他单独讲课传道的学者所不能比拟的。

因为即便郑玄这种文学泰斗,其所讲经学,亦只是一家之言,乃是私学。百姓信则信,不信,其亦没有任何办法。

但在长安学宫,有右将军府支持,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百姓接纳,所讲道义、传授之真理,将会彻底普及天下,传承千古。

士人们可以不慕官府,不图权贵,但着实抵抗不了这种文化传承方面的诱惑。

不可能存在一个学者,钻研各种高深学问,创造各种经义,只为自娱自乐,不让任何人知晓,随着自己一起下棺入土。

假使有这种人,在旁人看来,其也无益于文明进步,配不上称为学者,最多是个爱幻想的狂徒。

司马徽也是因此而接受了官府的邀请,出任长安学宫大祭酒,不参与任何官府管理,只负责推广教化,弘扬学术,规正德行,阐述大义,传承文明。

挂匾仪式后,张瑞在司马徽与陈凡的带领下参观崭新的长安学宫。

长安学宫就建在科学院西侧数里处,两处文化圣地相隔极近,风景也大体类似,都是山清水秀,滨临渭水。

为了保卫这两座文化圣地,张瑾特意从为数不多的长安守军中抽调了一千人,就扎营在两院中间的空地上。

看风景期间,司马徽向张瑞解释道:“长安学宫各学院设置还未完全,如今还只有数算学院、天文学院、地理学院、律法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兵学院、工程学院、墨公学院(墨家与公输家、格物)、文经学院、历史学院、纵横学院、艺术学院、还有教习学院,共十四个学院,四十三位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