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深耕小麦,能够保水保肥,对土地也有利处。
这么多优点,而且后世种植上千年,张瑞没理由还放任百姓继续种粟米这种将来被开除在五谷之外的作物。
要推动这项移风易俗,官府首先要对小麦有足够的认知,总结出各种种植小麦的经验,才能派出劝农官指导百姓种麦。
而且最好是有成功案例在前,让百姓看到种小麦的丰厚回报。
知识传承是诸夏苗裔雄霸东方的一项重要原因。
在科学院内,收录了大量的藏书。
在搜寻冬小麦相关经验方面,科学院教习很快便找到了历史记录。
《左传·成公十年》:“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
晋侯欲在六月收麦,那说明小麦在冬季便已下种。
《诗经·卫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说明三晋大地的确有种麦传统。
晋阳正是赵国龙兴之地。当初韩赵魏三家分晋,种麦的习俗必然也在太原有所流传。
于是科学院立即通知太原十八县田曹有司网罗民间善种冬小麦者。
乃得百姓千余户。尽迁其于大陵县汾水之畔。
如今十月,正是冬小麦播种之际。
张瑞亲自带领诸县主官与数百名劝农官来到汾水岸边,便是向众人展示自己移风易俗的决心,同时令官僚感受种麦的氛围。
其实看百姓漫山遍野的勤耕种麦,对个人而言,冲击力还是蛮大的。
上千户人家,五千余人分布在平坦的土地周围,勤劳忙碌,以麦为生。
规模效应极大的冲击了很多官僚的固有价值观。
原来民间有这么多人都是以种麦维持生计。
上千户人家!
一个县才能有几个千户人家?
本来许多官吏对张瑞决心种麦还抱有疑虑,怀疑种麦能否养活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