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李世民闻言略略有些恍然,然而却并不做言语,只是不住地替自己斟着酒,随即仰头而尽。一连三番,直到刘文静伸手按住了他的手腕,才放下酒壶道:“肇仁所言醍醐灌顶,只恨往日人在局中,今日始得看破。”

刘文静见他神色蓦地清朗了几分,知他这三杯酒下肚,心内应亦是跟着澄明了不少。他收回手,定定地看着对方道:“秦王,以你之才,本该同太子比肩而立。”

他蓦地换了称谓,言语神情中亦是添了几分肃然郑重。李世民同他对视着,许久却只是一声轻笑。

默然许久,刘文静复道,声音已然回复了平和,“世民可还记得,我大军初入关中,驻守朝邑之时,我曾对你说过……”

“肇仁,我曾说过,此事休要再提。”李世民垂下眼去,低声打断。

刘文静听闻此言,心知李世民早便明白自己方才那番话的弦外之意,想来倒是自己多虑了。只是念及当年他容不得人说李建成半点不是,每每听闻,定是暴跳如雷。然而此刻他虽仍是出言打断,而隐没在夜色中的神情,却只是一派平静深沉。

看来自己此言……并没有白费。

二人之间持续了许久的沉默,直至刘文静抬头望了望头顶已然西斜的月,起身道:“时候不早了,这便告辞了。世民也早些歇息罢。”

李世民此时才亦是站起身来,看着他笑道:“那世民便不送了。”

刘文静点点头,拱手同他作了别。一路出了秦王府,才蓦地停住步子,一声叹息。

只因自己太过清楚,那人清瘦单薄的身影,却犹如高山仰止,几十年如一日地挡在他面前,遮天蔽日地掩盖了他的视线。让他眼中心中,再见不到,也容不下别人。

——世民,你若当真是雄鹰,便应着眼于更无际的苍穹。而非安于这山巅处,栖身的一角。

——只愿等你当真展翅高飞的那一日,莫要怪我当初这番所为才是。

————

十二月,李密上书,道有意返回山东收复旧部,劝其尽数归唐,以壮王朝神威。李渊见势,心知对方已然按捺不住,顾有人“放虎归山”的劝谏,慷慨应答,然而及至李密联络王伯当离开关中之后,却忽然一纸诏令,命其留下一半人马。

李密大怒,当即斩杀使者,望东而走。然而此举正中李渊下怀,派将领于途中险要之处伏击,终是名正言顺地除去了李密这块心头毒瘤。

消息传回长安,建成大喜,当即封他太子洗马之职,并授赏赐若干。然而魏征面上并无喜色,对赏赐亦是固辞不受,只道谗害故主,并非值得炫博之举。

李建成知他性子耿直倔强,便也不强求,权且将此事掀过不提。

然而不日之后,朝中却因了另一件事,在度掀起了一阵的波澜。

事情的起因源自一日朝上,刘文静举奏李世民为关东兵马并受节度。此言一出,朝中当即默然了片刻。纵然众人皆知这刘文静为人清高,举止旷放,也只这职位因无合适人选,故一直悬而未决。只是刘文静是李世民的人,此乃朝中皆知,如此直言举荐其主,稍有不慎,却是会引火上身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渊闻言不仅不恼,沉吟片刻,却笑道:“刘大人所言不无道理,说来以秦王灭薛氏一战来看,却当得起此任。”说罢转向李世民道,“不知秦王之意如何?”

李世民立于堂下,初听刘文静那般上奏,亦是一惊。然而此刻李渊的问题已然抛出,他若说半个不字,那刘文静便是死罪。故他不敢犹豫,当即拱手道:“儿臣愿听父皇调遣。”

话音落了,直起身子,抬眼蓦地触到李建成的目光。平静如水,却又冷漠如冰,心口蓦地便是一阵抽痛。

然而,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李渊闻言哈哈一笑,次日便拟下旨意,拜李世民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关东兵马并受节度,令数日后,开往长春宫镇守。

李世民领了旨,神色之中并无喜色。送走了太监,他推门而出,直往刘文静处而去。

然而刘文静却并不在府内,下人只道,他前不久方启程,却是去了东宫。

听闻“东宫”二字,李世民心头一紧,迟疑片刻,却终是举步行至院中停下,道:“那本王便在此,待他回来罢。”

————

与此同时,东宫内,刘文静轻裘缓带,同李建成相对而坐。

李建成一身白底翠纹织锦长衫,举手投足间,富贵闲雅而不失气度。待到斟茶的下人退离之后,他端起茶杯在唇边轻啜一口,道:“刘大人来我东宫,当真是罕见少有啊。”

刘文静闻言神色不变,反而笑道:“只因臣若不来,太子殿下怕是也要请臣来这一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