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听完这话,真是气得哆嗦。自从那天自己被罚之后,老太太还收走了库房的钥匙,她这日子就不好过。本来她是想拖时日,等沈老爷的气儿消了,自己慢慢的再把钥匙讨要回来。她瞧得出沈晟倾夫妻那边暂时是不会急着要掌家权,至少她不想信沈晟倾的身体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么多年光是吃那么多汤药没病都能喝出点儿病来,哪儿可能装了十几年。她觉得只要自己掌握好时间和时机,还是可以有胜券的。只可惜她算错了宁晓枫的性子和脑子。更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一照面,只有一句话,她就觉得自己要忍不住发火了。奈何她还不能发,只能忍下去。“大少奶奶真会说笑。”
“多谢姨娘夸奖,只要你笑了就好。”宁晓枫一点儿都没客气,直接坐到了正中右侧主位。之前在宁家的时候,结婚前就有喜婆来跟他说过一些基本的常识。虽然有很多他听了就很膈应,但这个朝代左尊右卑他是记住了。其实若是客套着来,他也可以坐在客座同刘姨娘对面而坐,可坐在主位也无可厚非。反正以刘姨娘那善妒的性子,一定会觉得很生气吧?
刘氏还真是很生气。如此一来尊卑分明。她再是沈老爷的妾,比沈晟倾还大一个辈分,可尊卑上来论,她仍旧是这些正经主子的奴才。如果是乔氏和沈晟倾就罢了。这个她自己选上来的冲喜男妻居然也这般下自己的脸面,摆明了跟自己做对,这让她如何不气。“早就听说大少奶奶聪颖伶俐,我这才求人讨来你的八字跟大少爷一合,没想到这姻缘真是天作。到现在我还在庆幸,幸亏当初我力排众议选了你,否则真是错过了大好姻缘呐!”
“呵呵。”宁晓枫真相糊她一脸,不过说到这个,他也不介意聊上几句。“这我倒真是要谢谢刘姨娘。虽说晟倾的婚事应当是母亲做主,可我想若是母亲来选,也断然不会选我这样一个不受宠又无才无名的小户人家庶子了。不过也应了那句话,善恶有报。大概是我前世做好事做多了,所以才可以跟晟倾在一起吧。说起来刘姨娘您促成了我和晟倾的婚事,也是大功德一件,该是会有好报的。”
刘氏哪里能听不出宁晓枫的嘲讽之意,她暗自咬牙,却明白现在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扯这些闲话了。这个宁馥不止心里明白,嘴上也不饶人,自己毫无准备也没有对方把柄,也着实是说不过他。还不如用这些账本为难住他。她就不信以宁馥这种出身,能看明白沈家后宅这些账目。只要这些正经事他不行,嘴皮子再利落又有何用。“瞧我,光顾着跟你说闲话了,正经事儿都差点儿忘了。我这次来是听老爷和老夫人的吩咐,把账本拿来给大少奶奶过目。珊翠,把账本交给大少奶奶。”
宁晓枫看着珊翠放到桌子上的一厚摞账本,一点儿都没表现出发怵的样子。而且他只是看了两眼封皮,就又看向刘氏,一点儿都没有拿起账本翻看的意思。“刘姨娘,这些账本是去年的?”
刘氏笑道:“这只是今年上半年的账目。老爷的意思是让你先熟悉一下,之前几年等学会了再细看也不迟。何况每年老夫人和夫人都要一起看一遍账本,而后会盖上她们的印才封库。所以沈家的账目大多是一年一了。也没有沉账可查。”
宁晓枫点了点头:“那不知沈家上下有多少个仆人仆妇,多少个大小头目。外面有多少个铺户,多少个庄子,多少亩土地,多少户佃户呢?”
账本虽然重要,可更重要的却是这些内容。钱财是死的,人可是活的。就光是沈家上下多少人,每一个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就够了解个月余的了。她原以为一个男人,定然不会愿意在这后宅的家事上多么用心。大概也是为乔氏做前面的挡箭牌。却不曾想,这个宁馥居然会先问这些,而不是先看账本。“大少奶奶,您不先看看账本?”
宁晓枫笑了:“账本刘姨娘一向做的极好。既然每年祖母和母亲都盖印封库,想必也是没有错漏过。那我什么时候看又有什么区别。祖母和父亲让我跟刘姨娘你学,自然是要从最简单的学起了。我若是连家里有多少人,有多少铺子庄子和土地都不知道,看账本又能看明白什么。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刘氏心里暗骂,表面上却还是得带着笑容。“大少奶奶说得也是。我倒是把这些白纸黑字的东西看得更重了。”
宁晓枫摆手:“这白纸黑字自然是重要的,所以我才说要从简单的开始学起啊,咱们还是先从府里有多少仆人仆妇开始聊吧。”
冲喜 第22章
刘氏有些骑虎难下,她是不太想这么快就把这些告诉宁晓枫,可转念一想早晚都要说,最后还是将这些事都交代了一遍。
“咱们沈家家大业大,这些数字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都会有一些改动,所以日后你管家的时候也是要记清楚才好的。就比如说咱们沈家的三个宅子里,不分老少,现在仆人是五十四人,仆妇四十六人。这其中有八十六个人都是有卖身契的家奴。余下的是一些请来传授护院本事的武教师,家学里的几位先生还有与家里有契约的郎中及学徒数人。这些也跟其他家产一样都是会有变动的。奴仆犯错发卖出去的,或是哪个宅子的主子又买了新奴才,这些都会随时记在管家的本子上,日后你可以随时朝管家问话。”
宁晓枫还是第一次听说三个宅子,于是问道:“这三个宅子是指哪三个?”
刘氏笑呵呵的回答:“看我,都把这件事给忘了。你刚进门,对沈家很多事都不清楚。咱们沈家有三处宅子。咱们在的这是老宅,也是大宅。是祖上传下来的,只有当家人才能住的。另外还有两处每年也会从咱们这边拿银两,所以才会有一部分账要在账本上。那夏宅是老太爷的庶弟一家所住。当年老太爷为他专门修建的夏宅,他们便搬到了外面的宅子。如今他们那一枝也是人口颇多,每年咱们这边订好了要给他们三千两的用度。夏宅里,仆人仆妇各有十三人的卖身契都在老爷手里,余下的都不归咱们管。秋宅是老爷的庶弟所住。每年供他们同样三千两,那院儿倒是没有咱们这边的下人在。只是三个宅子的孩子们都会来大宅的家学启蒙读书,逢年过节也要聚在一处,算是分宅未分家。你和大少爷成亲的时候他们都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