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洪承畴讲的那样,如果这样一种耗损,能够用在强军途中,那对于华夏陆军的变动,将会带来质的飞跃,这也让毛文龙他们的眼神中,皆流露出兴奋的精芒!
必须要改变这样的边镇防御体系,必须要带动新的革新!
第027章 重塑边境的可行性(下)
“但是革新边镇防线,并非头脑一热就定下的。”看着底下将领那激动的神情,尽管赵宗武不愿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但是涉及到根本核心的东西,他是一步都不会退却的。
长城防线拥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长城防线在历朝历代逐步得到完善,可是在这中间不仅涉及到华夏一族对外态势的主动与否,长城防线的固定,更涉及到一条不可逾越的线。
等雨量线。
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分析、总结历程,其实你就会发现长城防线,十分有规律地,沿着一条地理学上的400等雨量线位置修筑的。
正是因为有这条等雨量线,使得农耕民族、游牧民族,得以有效的分割开。
它使得华夏境内诸地理气候,得以沿着这条等雨量线排布,作为勤劳的华夏一族,因为处于这条等雨量线以南,所以在这范围内的疆域,不管经历怎样的挫败,最终都会回归到华夏一族的统辖。
但是处在这条等雨量线以北的地域,尽管形成过有效的统辖,但是更多的却还是名义上的统辖。
这也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现象。
现在赵宗武想要革新九边重镇防线,一方面他必须要参考这条等雨量线的底线,另一方面也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地理环境,确保他要执行的边线北移能够真正扎下根去。
赵宗武神情郑重道:“在你们的眼中,北移边镇防线,看似涉及到的仅仅只是军事方面的问题,但是在本公看来,北移边镇防线,所涉及到的并非是军事方面那么简单的问题。
自我华夏一族修建长城防线一来,它就像是一条横跨东西的分界线。
在分界线的南端,我华夏一族过着耕者有其田,群居村落,男耕田女织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一种相对稳定而有序的生活。
而在分界线的北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迁徙生活,在马背上游荡四方。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