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页

差距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变得是愈发的大!

当登州府出现巨变时,本因徐鸿儒起义,被停滞在山东地方的袁可立,可谓是历经重重艰难,最终还是奔赴登州府!

作为登莱巡抚,因为辽西局势动荡,虽说前往莱州府就任,会显得更为妥当。

但经历过血战后的袁可立,这心中进取之心显然被激发。

因此袁可立并未前去登州府,而是直径朝登州府奔去,这一去,袁可立就直截了当的,前往蓬莱之地!

时也,命也。

原本不可能存在交集的人,在命运的安排下,居然会这样碰撞在蓬莱。

在大明官场,是极为讲究抱团排序的。

任何游离于组织之外的存在,那其实对处于组织内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做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这其中牵扯到,许多复杂的问题。同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复杂的问题,使得官场的风气,根本不可能有好的一说。

本商议欲联合上书,参赵宗武一本,虽说这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不做谁又能知道,没有效果呢?

就在王廷试他们聚集在一起,不断欣赏他们书写的这奏折时,袁可立的官驾,就这样抵达蓬莱咯。

本身王廷试就很顾及,赵宗武的身份,作为新立天子亲军序列的存在,尽管这未获得朝廷的认可,但怎奈赵宗武,却是皇帝身边的宠臣。

如此一来,即便是上书参赵宗武,可真正能起到的作用,王廷试这心中并没有谱。

可如果说,赵宗武的这种行为,他王廷试没有任何反应,那以后他这登州知府,就真的如同虚设,而不会再有人理会!

二把手、三把手,架空一把手的事情,在大明官场,这并不是没有演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