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万历1592[校对版] 御炎 1490 字 2022-10-23

从三年前开始,大明朝似乎进入了一个天灾多发期,往日通过屠戮欺骗和造反等等途径消化掉的失地农户人口,现在也有了新的输出窗口,那就是前往地广人稀的缅甸镇。

失地农民也不会因为没有出路而造反,朝廷也不会因为流民增多而感到担忧,两方面一起把缅甸镇当作了一个垃圾处理站,只要有流民,就全部一股脑儿的丢到缅甸镇去。

反正在他们看来,缅甸镇始终是个化外之地,是个收容难民贱民的收容所,无论如何也发展不起来,萧如薰只能勉强处理灾民的问题,却无法更好的发展缅甸当地的经济,这里始终只是一个垃圾处理站,处理完了就好了,把大明内部的一些糟粕全部赶出去,这样留在大明的就都是精华了。

上至内阁下至地方州县都是如此看待的。

内阁为了安抚萧如薰,甚至还把免税期又延长了三年,似乎在他们眼中,缅甸镇就是个垃圾站,那点点赋税聊胜于无,云南巡抚换了两茬儿,一个也没来过缅甸镇看看,都不肯将他们尊贵的脚步移出云南边境一步,在他们看来,缅甸镇依然不属于华夏,而是外藩,当初的大明名将萧如薰,在他们看来也已经成为了番邦国王一样的地位。

大老爷们不会关注缅甸镇仰光港口每年有多少船只往来,有多少各国商人到仰光做生意,有多少流动人口在仰光往返徘徊,他们只知道这里是个垃圾处理站,一批又一批一船又一船,仅仅三年间就有将近一百万的流民和主动迁移来的汉民来到缅甸镇定居,得到了授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这样的传言流传在广大沿海地区,不断有日子过不下去的失地农民和失业的手工劳动者前往缅甸镇碰运气,事实证明,他们的运气很好。

他们来到缅甸,首先做一种叫做“体检”环节,应该是检测身体有无病症,有无传染病之类的,然后由那里的大夫交代在缅甸生活的注意事项等等,然后去类似于户部的机构登记名字和原籍贯,询问有无家人留在大明,是否愿意一起来缅甸等等,登记完之后,就可以领到授田和地契,还有居住点等等,抵达那里之后,还能得到口粮和农具。

对于农民而言就是梦一般的生活了。

而手工业者则会被问及会什么手艺,手艺是否精湛,然后就会被安排到城池里面居住,分配房屋和工作,每月的钱粮数量等等。

一些特殊手艺人还被安排到更进一步的军营里面接受盘问,然后直接被送到北部军管区,得到更高级的待遇和更严密的管控,但是生活也是乐无忧的。

如此这般的生活,他们会有不满意吗?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三年(下)

这简直就是梦想中的理想生活,然而对于萧如薰来说,他还是觉得人口上涨的速度太慢了,毕竟是海外,而除了沿海各省的居民之外,内地居民普遍缺乏移居他地的想法和意愿,别的不说,广西云南和四川等地,这几年来只有不到一万人的移民来自这三个省份。

缅甸能养活的岂止是一百万人?甚至于这几年缅甸才开发了不到百分之二十,还有大量的潜力可以挖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