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第一名!」
友人此言一出,顿时引起同样住在旅店内的众人的注意,不论是借宿的士人还是店里的小二,都好奇的凑了过来,想要围观这位传说中的会试第一名。
「不愧是年轻有为啊,如此年轻就高中会元,令人敬佩。」
「文曲星下凡!提前恭喜公子高中状元了!」
「公子姓江,我也姓江,我们几百年前说不定是本家……」
「呸,瞧瞧你这畏畏缩缩的模样,你也配姓江?」
「……」
这一刻,江庆严可算知道什么叫趋炎附势了,平日里他和友人就是一对小透明,不被人注意到,今天一考上会元,立马就有一堆人赶着上来讨好。
他虽然知道这些人目的不纯,但他深知伸手不打笑脸人,便一一笑着回应过去,随后回到了房间内。
当天下午,就有官府的人前来报喜,周围的人又是一阵恭维。
半个月后,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如期在皇城内召开,从会试中脱颖而出的三百人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再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进行点评,最终评分最高的进呈皇帝。
苏言亲自将读卷官呈交上来的卷子一一查阅,最后朱批钦定一甲第一、二、三名,第一名为评价最高的福州府人士江庆严,授状元;第二名为宁国府人士张士桢,授榜眼;第三名为安庆府人士陈晓龙,授探花。
三甲确立后,一甲三人立即授官,状元江庆严授予翰林院修撰职,榜眼、探花二人授为翰林院编修,二三甲则再次进行考核,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外地任职。
科举录取结果公布后,当即在江宁城内再次引起一阵喧闹,这一点就此按下不表。
科举过后,苏言也想起了此时在世的几名名留青史的官员,派人前去征辟他们入朝为官,其中一人是清初名臣于成龙,一人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另外一人则是与黄宗羲、顾炎武一同誉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
于成龙早在崇祯十二年就参加了乡试,考取了个副榜贡生,征辟入朝为官并未不符规矩,不过苏言也没有一上来就授予他高位,而是将他派往贵州,担任新设立的州县的知县。
考虑到他家中贫困,苏言额外赏赐他白银五百两,并命负责传旨的行人代传口谕,曰希望于成龙报效国家,切莫推脱。
宋应星、王夫之二人也都是有功名在身之人,也都有任官的经历,苏言考虑到二人的专业,任命宋应星为工部右侍郎,任命王夫之为礼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