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嗓门还特别地大,又是拍桌子又是咆哮的,弄得身后几个技术人员也是无奈又头疼地堵着耳朵就听着他在对讲机大吼。
而众所周知的是,上一次关于这艘重型轮船的入水测试还是在大约四个月前。
那一次,因为实际入水压力失衡的问题,实验模拟船舱在末入海水的那一刻就出现了左侧金属盖被挤压变形的严重问题。
近半年来,杭州港全体技术人员为这艘‘龙宫号’的又一次技术改进地都付出了无数心力。
从最早流产数百次的设计图在首都终于得以幸运诞生。
到选定船舱设计和测试地点,再到实际安排人员真正地在这里开始进入入水测试阶段,都耗费了太多的人力和物力。
所有人的内心其实都在紧张而焦虑地等待着一个明确的结果。
那就是曾经只存在于图纸上的这艘‘龙宫号’,究竟能不能有机会通过技术走出那张苍白的图纸,成为一艘行驶在东海,黄海,承载中国士兵继续远航的大船。
此刻底下依稀可见,港口处蔚蓝色的海水若隐若现,用场地内所有卡车赶紧清理完所有障碍物的仓库前,依稀有几个在下方协助的小兵。
不远处,更有一台如同海中猛兽般的吨级别升降吊车,在一点点地将一架并未彻底组装起来的金属舱底投入实验水域中进行测试。
“嗡——”
升降台运作的声音闷闷的,似乎是实际操作不顺利。
吊台上的重物被钢丝勒的很紧,还在高处开始来回晃动,把在场的人的心脏也跟着弄得揪了起来。
但这一次实验的各方面计算数据已经是经过缜密计算过得。
包括说前期实验船舱材质的质量,体积,承受压力,这都是一次次经过专家计算的,原则上,眼前的一切就是完美的,是不该存在任何误差的。
但待那底部吊着的小铅块没入水中的那一刻,海面上快速泛起的涟漪还是令人一下子心惊胆战了起来。
见状,指挥中心内的所有技术人员包括那脾气暴躁的邓大校一时都紧张盯着远处屏住了呼吸。
但一秒的视觉误差后,伴随着上方的实验红灯‘嘀——嘀——嘀”亮了三下后,象征船舱第四入水技术测试再次失败的黄灯还是亮了起来。
“滴——”
这一亮起来,无疑是说明前四个月大伙的努力再次成为了泡影。
水平台上的专业测试仪器上显示出水深度再次出现了十分微小却又奇怪的计算误差。
可也正是这肉眼甚至难以辨别,却能使水底压力一瞬间摧毁船身的误差造成了眼前这场实验的又一次失败。
而一时间,所有人的脸上不可避免地用上了希望再一次落空的莫大失望。
那守在这儿一早上神经紧张的哪儿都没敢去的邓大校更是脸色憋得爆红,又甩手就咬着牙重重地拍了下眼前的桌子。
“碰——!”
这一下,把指挥室里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窒息般的紧张,焦虑和不安充斥在这空间不大的屋子里,更将连续一年来所有人日日夜夜的崩溃与压力都增加到了一个可怕的临界点。
可但凡是多年专门搞这类技术科研的人大多又都懂这种心情。
那就是有时候在真正充满着各种各样艰难的技术研究面前,付出真的与回报并不对等,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真的能把正常人都活活逼疯。
等好不容易才从那再一次惨遭失败,更难以和上级交代的糟糕情绪中挣脱出来,抹了抹脸的邓凌峰大校还是虎着脸一字一句地低头问身边的技术人员道,
“……这次,到底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还是吃水深度的问题,我们调整了那么多次船舱底部的压力计算公式的,但是还是有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