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是刘彻 核子喵 2304 字 2022-08-27

晚膳的时候,食案上多了一道松香酥脆的薯粮饼。

肚子渐鼓的景帝听完半夏先煮后碾再炸的制作过程,餍足道:“这薯粮竟是小彘儿亲手捣成的泥?嗯,不错,软糯香甜,父皇今后倒是有口福了。”

听景帝还想尝鲜,王美人遗憾地说:“可惜薯粮原产偏僻,一来一回就要数月,耗费脚力,又不得良种,眼下已过了春播之期,恐怕只有来年才能常贡宫里了。”

“听闻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唯掘地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圃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刘彻补充了一句:“舅舅教的,说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书上有记载。半夏也说,现在种下去还来得及。”

景帝听了儿子的话有些发笑,倒是同意了在皇家田庄里试种,赵公公收到旨意,立刻差遣下人去办了。

景帝看着小刘彻,心中一动,突然问道:“舅舅还教你什么了?”

“学了《尔雅》,很多字认是认得了,但还不会写。”刘彻的小脸苦恼地皱起。

《尔雅》相传为孔子门人所作,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算是最为古老的字典。刘彻也想从最简单的学起,但问题是《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这些幼儿启蒙读物都是宋朝以后才出现的著作,他早生了一千年,也只能去啃《尔雅》这本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了。

认字的进展比刘彻想象的要慢上许多。

因为西汉的字体正从小篆往隶书过渡。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运气好的话能猜中六七分;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又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实在是难住了看惯简体字的刘彻。好在毕竟是成年人的智力,学习方法较为系统、完善,花了半年时间苦读,终于把《尔雅》念完了。

听到儿子这么说,景帝大感惊奇,心存考校。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景帝停住。

“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刘彻接道。

“何为不荣而实,何为荣而不实?”景帝又问。

刘彻想了想:“父皇,儿子也不大清楚,但儿子觉得,馍馍是‘不荣而实’的,没什么味道,但一个就能填饱肚子;桂花糕是‘荣而不实’,禁不住饿,可味道很好。”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答案已经很完美了。

王美人见父子俩说得尽兴,便没有打搅,轻声吩咐婢子收拾食案,设茶与糕点。

口渴用茶时,景帝愕然发现夜色已深,道:“今晚便到这里。”看向小刘彻的目光透着知足与满意。虽然考校的内容很简单,幼子也有记忆有误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却算得上对答如流,思路清晰,时有妙言,更为难得的是刘彻坦然的学习态度,不知即为不知,答不上来便会主动发问。

不像太子,见着自己就如老鼠见了猫,答得上来还好,答不上来就开始哆嗦了……唉,自己对孩子是否太过严厉了?

可不严厉行吗?外有猛虎,内有饿狼,太子必须挑得起这个担子!

景帝正感慨着皇帝难为,忽然听到小刘彻的撒娇:“父皇,舅舅允诺过等儿子学了《尔雅》就带儿子出宫玩耍。”

“不许胡闹。”王美人板起脸,嗔怪。

景帝暗想,田蚡哪里有胆子私放皇子出宫?八成是以为依刘彻胡闹的性子肯定静不下来读书,便许诺这个胡萝卜,向引着驴子一样诱导刘彻用功。思及血脉安危,景帝本不想答应,可一低头,瞧见日益亲厚的儿子满是期冀向上90度角仰望的表情,只觉得自己的形象无比高大伟岸英明神武,一时心软,乐呵呵地答应了下来。

注1:后宫十四位(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安处、常宁、椒风、发越、蕙草、茞若),考据不到王美人住的究竟是哪座宫殿,就随意取了一个。

注2:番薯有两种,一种是本土产的,一种是明朝引进的,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菲律宾,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现在吃的甘薯是后者。

第八章 出宫奇遇

时值清明,万物洁齐而气清,草木吐绿。

上至王公大夫下至布衣走卒都会趁着这样的好日子踏青访友,扫墓祭祖。

起初,清明节并没有扫墓的习俗,清明指的是春分后十五日,完全依照农时。扫墓的风俗来源于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而寒食节又是因晋文公悼念介子推而起,“寒食上墓”。所以,当刘彻被田蚡和半夏一左一右牵着小手上街溜达的时候,他便看到一群群汉服男女,或乘牛车,或步行,到希望的田野上春游踏青。

长安城东西南北有十二道门,四通八达的通衢街肆将整个城化为大大小小的几个方块,大的道路叫做街,小的叫做里。不管是街还是里,道路两旁都是不能设商铺摆地摊的,只有王侯高官才允许将大门朝着街道开。这比现代城市规划要严谨得多,既保证了交通通畅,又不会影响市容。

酒楼呢?

叫卖的小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