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王子同舟 朗沁 3596 字 2022-08-27

想到这里,永璠优雅的行了一礼,微微笑道:“老夫人谬赞了!永璠对西洋画技不过只是粗通皮毛而已,又怎敢和如意馆的郎世宁画师相比。看老夫人的样子也是见多识广的,拙作在此,还请老夫人不吝赏评。”

“赏评不敢当,公子的画技能够得到郎世宁的称赞,足见不凡。老婆子不懂画道,却是不敢胡说的。”太后满意的点点头,这位画师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为人却是不骄不躁,言语之间很是谦虚。虽然听说出身不高,又是个汉人,但是礼仪,说话都很到位,可惜不是生在满族八旗贵胄之族,否则去给哪个皇孙做伴读倒是不错。

哼,哪怕是这个画师,都比那福家的两个儿子要强上百倍!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竟然让一个包衣奴才的儿子给最看重的皇子做伴读,也不怕这样给永琪带来笑话!都是令妃那个狐媚子窜梭的!宫里面去了慧贤,现在又出了个令妃,还真是不消停!

永璠看到眼前这个颇为慈善的老妇人,眼中突然有一丝隐晦的精光闪过,自有一番威仪。不由暗暗皱眉,更有几分心惊,他并不知道太后的身份,只是见太后虽然一口一个老婆子,但是举手投足之间贵气凌人,是他前所未见,刚刚看她的眼神,更是展露威仪,不由的愈发小心了。

永璠低下头,掩去眼中潜藏的疑惑,指着画布说道:“老夫人举足之间贵气盈然,可见身份尊贵,非同凡响。能够得到老夫人的指点,是永璠的福气。”

太后说完,转头去看那画,眼前不由一亮。果然惟妙惟肖啊!太后指着那画布惊道:“郎世宁的称赞果然不假,夏公子的笔法不仅深得西洋画技的精髓,而且能够推陈出新,比起郎世宁来,只高不低。”

其实清朝皇室都有给皇帝、后妃们画肖像的习惯,只是无论画师的功底如何,画出来的人物无论神态还是气质都是一个样子。哪怕是通晓西洋画技的郎世宁,也未能够脱离这个条框,所以后世所见的清宫画像,无论画中人美丑如何,看得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得,端庄是端庄了,但看起来就像是木头人一样。

可是永璠的这一幅画可就与众不同多了,画布上所描绘的是裕贵太妃的全身图,宽大的画布上并不是那种脸色端庄的俗套,而是太妃坐在紫檀木塌上,膝上伏着一只白猫,神态慈爱悠闲的用一把玉梳给白猫梳理毛发,虽然没有那种端庄的气质,但是却将太妃的慈爱和悠然的瞬间给捕捉到了。

而且这幅画里永璠采用的是西方的明暗绘画技巧,油彩层层叠叠的画上,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又注重了光线的明暗变化化和阴影的构成搭配,画面看上去有着立体一般的真实感,不像东方的水墨画一样看上去是平面的,不能够突出人物的五官特点。

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

其实论到画技功底,永璠未必能够和郎世宁相媲美,但是他前世所处的时代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绘画技巧趋向成熟,他本人又有那现代人打破陈条的眼光。绘画技巧与现在的画师相比要先进的多了,因此才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太后看了之后极为喜欢,啧啧惊叹道:“公子的画技果然标新立异,我这个老婆子很是喜欢,不知道可否请夏公子给我也作上几幅?”

“能够为老夫人作画,是永璠的荣幸,只是永璠现在还有孝在身,恐怕有些不吉。此次承蒙王爷不弃,没有顾忌这些,却是不知道老夫人……”

“没有关系……“太后微微一笑,尚在思考着要不要将永璠招进如意馆专门为皇室服务,谁知转头看向永璠题在画布下角的落款,脸色又是一变。

第22章 第二十章 名字

画布的落款处,赫然写着:山东济南府夏永璠 笔。

太后看到永璠的落款名:夏永璠,脸色又是一变。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以后,康熙皇帝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等到了雍正时期,更加特定了皇孙一辈皆以‘永’为字辈,以‘玉’为名。

乾隆诸子之中:大阿哥永璜、二阿哥永琏、三阿哥永璋、四阿哥永珹、五阿哥永琪、六阿哥永瑢、七阿哥永琮、八阿哥永璇、十阿哥永玥、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三阿哥永璟、十四阿哥永璐。除了九阿哥早殇未曾取名外都是以‘永’字为辈、代表美玉的字为名。

除了这些皇子之外,和亲王的几个儿子:永瑛、永壁、永瑸、永瑍、永琨、永璔也是如此。

虽然没有律法明文规定民间取名不能够这么用,但是皇族辈分天下皆知,一般只要是稍有见识的人家,都会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小心谨慎,以免和皇家相冲突。

开始的时候,和亲王和太妃等人都只知道永璠名字的音,却没有见过字形,这才没有发现!

永璠……永璠……

《法言•寡见》曾经有言道:玉不雕,玙璠不作器。

璠者,美玉也,有时候也指未曾雕琢的美玉原石,似玉而非玉。

似玉而非玉?!难道这少年的名字里也含有什么寓意不成?太后看着永璠那张与某人略有几分神似的脸,心中不由的泛起了嘀咕。

听何顺说,这夏永璠今年不过十六岁,那么他就应该是乾隆七年出生,而弘历在乾隆六年南巡的时候……似乎是经过山东济南府,还在那里巡幸过一个月,难道……

不……不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太后不过刚刚升起这样的念头,就立刻给压了下去,无他,那个隐隐约约的念头在太后看来实在是太过荒谬,也太过离奇了。

可能,是巧合吧。

想到这里,太后松了一口气般的一笑,对着永璠和善道:“不知道为什么,老婆子第一次见到公子,就觉得有一种亲切的感觉,甚为喜欢,还请公子不要见怪才是。”

“夫人言笑了。”永璠微笑道:“永璠外祖早逝,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家中从未有过长辈。今天一见老夫人,就觉得甚是投缘,只是永璠自知出身微贱,不敢攀附而已。”

“姐姐,怎么来了也不去后堂,倒让奴婢等的着急。”太后正待说话,就听见一个爽朗的声音,仔细一看,竟是太妃与和亲王福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