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1183 字 2022-10-20

一行人声势不小,但层次分明,没有半点混乱。

军兵护卫于外,核心处便是两位大将军的仪仗,河洛文武随行于后,河洛布政使韩聪虽与两位大将军同行,却落后一些,看上去更像陪客。

实际上,河洛布政使韩聪已经卸任,只等过上几日,彭为年到了河洛,两人交接之后,韩聪就可以启程回京述职了。

对于两位两个大将军要说什么,要做什么,有着怎样的心思,韩聪都不会太过关心,他人虽然还在河洛,但他的注意力,却已经去到了长安户部任上。

不说韩聪如何,只说赵石,张培贤两人。

两个人也算是老熟人了,同为大秦上将,恩怨也很难说的清楚。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景兴年间魏王李玄道率军东出,那会儿赵石是鹰扬将军,张培贤官职已贵为潼关指挥副使,两人在军中无论威望还是官职兵权,差的可不是一丁半点。

到秦军第二次东征,两人都有了变化,赵石因灭蜀之功,已然顺利的迈过了大将军的那道门槛,张培贤呢,也更进了一步,稳稳压在赵石头上,掌握了数十万大军的兵权。

那会儿两人也都算得上是春风得意,因新老之间隐隐的排斥作祟,赵石差不多算是被逼着去了河中,张培贤则率军征战河洛。

之后赵石一发不可收拾,率部横扫河中,无人敢试其锋芒,最终,更是不顾朝廷之意,与金人战于太原,终是受了挫折。

张培贤这边儿也不好过,和后周名将孟珙纠缠,铩羽而归,用江善之计,退后了潼关,第二年,后周临阵换将,一杯毒酒毒死了孟珙,张培贤率军大进,这才破了洛阳。

说起来,那会儿两人算是较着劲儿呢,两人攻伐不利,也有不能同心协力的缘由在里面,很多人都能看的出来,只是朝野内外,谁都不敢明说罢了。

在这个时候,两人的差距就显出来了,赵石根基不稳,行事也偏于急躁了些,虽一直带着一顶皇帝近臣的帽子,但远不如张培贤得景兴皇帝信重。

所以,两个大将军回京,虽都有战功在身,待遇却完全不同。

赵石遭景帝疑忌,张培贤却被倚为柱石。

之后形势急转直下,最终酿成了长安之变,张培贤名声好,威望高不假,但却没赵石果决,论起心狠手辣来和胆子来,也差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