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页

盛唐风月[校对版] 府天 3009 字 2022-10-20

天子强夺子媳,册为贵妃,任用奸相,边镇节帅造反,洛阳长安先后丢失,天子避入蜀中,太子灵武登基……他最初只以为父亲是借用如今的时事来编造故事,可那种和此前发生那场兵灾的相似感很快就消失了。故事中远远没有如今这么快的平叛速度,叛军肆虐天下整整八年,在此之中,朝廷也不知道动员了多少兵马,多少员大将,明明在民心和物资上都占据绝对的上风,却因为各种各样的掣肘,而被拖入了战争的泥沼。而在平息叛乱之后,平叛的宿将有的被解兵权,有的被冤杀,还有的则是被逼反,至于中原腹地,则是一个个叛军降将控制的藩镇林立,动不动就叛乱。

郭子仪最初也认为杜士仪不过是借着故事的由头讽喻现如今,可随着故事的进展,他的心里就翻起了惊涛骇浪。有些人他能够分辨出明显的原型,比如仆固怀恩,比如李光弼。至于那些叛将,他反而不那么了然,可听到忠臣良将遭屈,首鼠两端的叛将却反而风生水起割据一方,他的心里自然不好受。而在这样天下不安的情况下,那位灵武登基的太子病故之后,皇后和权阉相争,操纵皇位继承,也叫他出了一身冷汗。但是,最让他心中悸动的,还是那个挂天下兵马副元帅,一而再再而三立下汗马功劳的所谓郭二。杜士仪的故事却偏偏只到郭二封了汾阳王就告终了!

他实在有些忍不住,当即追问道:“那郭二可曾善终?”

“他当然得了善终,他的所有女儿都嫁得很好,每一个儿子也都出仕到高官,其中一个儿子还有幸娶了公主,当了驸马。而公主和驸马的一个女儿,则是嫁入皇家为太子妃。虽说因为出于前头太多后宫祸国的往事,太子登基没有立皇后,只以郭氏为贵妃,但最后,郭贵妃最终还是成了郭太后。”

捏着一把汗的郭子仪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面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可接下来杜士仪说出的话,却让他的笑容立刻就没了。

“只不过,郭二的满门荣华富贵,看上去是因为自解兵权得来的,实际上却是因为,天下藩镇林立,皇权不振,所以天子对郭二善始善终,一来是他善于自保,二来也是需要这样一个老将来震慑那些虎视眈眈的藩镇。故而那位曾经对平叛有大功的怀将军被逼反,引北面回纥入寇后,郭二一出面,便引得敌方兵马纷纷倒戈,回纥兵亦是闻风远遁。可他一死,这天下忠义之辈纵使还有,却再也没有他那样能够震慑宵小的大将了。至于朝中,宦官专权,手掌禁军,权势滔天,纵使郭太后出身显贵,可等到她那短命的儿孙一死,宦官操纵废立,她这个太后最终也就是一个幽居深宫的下场。”

说到这里,杜士仪方才站起身道:“子仪,人各有志,你的决定我无权置喙。我只想说,功高盖主者,要不就是飞鸟尽,良弓藏;要不就是韬光养晦,醇酒美姬自污度日;再要不然便是大逆不道。我的故事里,没有一个杜士仪的存在,所以郭二尚可善始善终,与国与朝与天子同生死,共荣辱。但如今情势不同。你觉得,那些为了一个皇位,可以杀弱妇稚童,诽谤兄弟子侄之辈,万一有事时,会对你赋予多少信赖?”

第1265章 又追赠一个太子

直到出了郭子仪的私宅,杜幼麟仍然有些失魂落魄,上马时踩马镫险些一脚踏空,幸亏他见机快,这才没有出丑。

刚刚阿兹勒带着护卫在外等候,同时也负责守卫,看见杜幼麟这幅样子,他不禁有些莫名的惊疑,暗想杜士仪到底和郭子仪说了些什么,竟然会给这位小郎君带来这样大的冲击!心里纳闷归纳闷,阿兹勒却没有贸贸然探问,只是按照杜士仪的吩咐,又护送这父子俩又去了程千里的私宅。相比刚刚在郭宅的长时间停留,这一次在程宅的停留时间就短得多了。而且杜士仪出来时,表情也轻松得很。

而杜幼麟也没有前次的失态,只是在回到宣阳坊私宅之后,借着自己的坐骑要特殊照料,先跟着阿兹勒去了马厩,而后低声说道:“程大帅说,他这河东节度使虽说得阿爷保举,但归根结底仍是名不正言不顺,这次收复河北,他也如愿以偿建下了功勋,所以打算上书请辞,另选贤良为河东节度使。”

“幼麟,你这是说真的?”阿兹勒又惊又喜地问了一句,见杜幼麟有些古怪地看着自己,他便抓了抓脑袋,因笑道,“你别会错了意,我可不曾痴心妄想过。只是我觉得,仆固将军与其远镇安北大都护府,还不如出任河东节度使。如此义父方才是真正的如虎添翼!至于安北牙帐城,李光弼李将军稳重有大体,接任此职绰绰有余。更重要的是,仆固部这次建下大功,如若仆固将军接掌安北大都护府,难保仆固部不会再有人生出异心。”

杜幼麟还没有想到这么深远,可听到阿兹勒竟是把河东节度使的人选都想好了,他还是有些不太舒服。毕竟,程千里怎么也算是劳苦功高,这次请辞分明也是忧谗畏讥所致,怎么也应该竭力挽留,怎能趁火打劫?可他还没来得及反驳阿兹勒的说法,这位出身突厥却被杜士仪收作义子的年轻人却笑了笑。

“程千里自己也是知道的,他在河东军中说不上威信极高,只不过是因为说了公道话,代表军将驱逐了王承业,又有义父支持,这才得以正位节度使。如果他眷恋于这个位子,将来义父真的去了幽燕,朝廷一定会想方设法挑起他和义父之间的龃龉,毕竟河东和河北道相邻,朝廷需要屏障和掣肘。至于河东军将,则未必愿意和义父作对,到头来他两头不是人。与其如此,还不如博得高官厚爵养老,毕竟他已经为自己洗清了在西域的污名。”

杜幼麟不得不承认,阿兹勒的分析并没有半点谬误,也许是他此前太沉浸于父亲的那个故事,这才以至于太过感情用事。尽管知道这种显然会引人无限遐思的故事不应该随便提起,可想想阿兹勒是父亲的义子,自己的义兄,他终究还是忍不住心头那股说不出的冲动,将其一股脑儿对阿兹勒给倒了出来。

因为是处于倾听者的立场,郭子仪又不在,阿兹勒受到的冲击要比杜幼麟小得多。他是标准的凡事唯杜士仪至上者,听着这样一个完全没有杜士仪存在的故事,他反而能够以最冷静的旁观者态度,审视这个故事背后的深意。等到杜幼麟讲述完,最终平静了下来,他便嗤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