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乔知舒犯了难,长辈是为自己着想的拒绝,反而不知道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坚持了。

好在盛莺想赚钱养女儿的决心不必他少。

“外婆,我给乔儿打下手,我绝不叫他累着,我和还笙吃家里的住家里的,又不懂养茶,左右整日闲着也是闲着。”

盛莺出嫁的时候才十六,现在二十三正是桃李年华,目睹父亲的冷血之后,她是再不指望了,也被那个男人打怕了,她不想再成家了,只想靠自己将还笙养大成人。

也希望独立的自己能给女儿做一个好榜样。

作者有话要说:  春昼花明日暖,夏天柳暗风凉。——引用宋代诗人白玉蟾的《题丹晨书院壁》

第30章

发糕下午就在山脚下驿站卖上了。这时候的农家用的碗都有脸那么大, 一碗米、一碗面、一碗糯米等等来换块发糕,乔知舒都是稳赚的。

两大碗米面,一碗米酿, 一块猪板油,就能饧发满满一笼发糕。一笼又能分出十六块发糕来, 换来的粮食乔知舒给加加工就行, 而且村里不是家家户户都用粮食换发糕,还会拿铜钱来买。

而且在孙家做糕点买卖,他是一点儿苦都吃不着, 都宠着呢。

有盛莺做糯米酿,有小舅买猪板油, 有茅尖磨大米面, 所以他白天想读书就去书房,想和孙胜俩骑马玩儿就下山, 只晚上睡前饧发面糊就行。

盛莺原就会持家,她又不怕累不怕苦。鸡打鸣,天未亮, 她就起床蒸发糕, 蒸了就和下人抱去驿站,上井村的人有拿发糕当早饭的,揣了铜钱就来,才五文钱一块,顶饱不说, 肚子里还能进点儿油。

这一家人劲儿往一处使,白日为生存忙碌,晚上齐聚一堂话家常,上有长辈宠爱, 下有晚辈依赖,这样的生活是八岁时的乔知舒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在他即将十二岁的时候,他拥有了。

等时间进入到十一月,也就是盛尧北上的第四个月。

孙家冬茶完成采摘了,也在这时,曹家派了人上门来。

乔知舒仗着头先陪伴在盛尧身边,和曹家打交道的脸熟劲儿,光明正大跟着孙鸿润去书房旁听。

曹家这趟来,实实在在又验证了盛尧‘若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

孙鸿润喜色迎人,请人落座后,忙招呼人上茶,礼数尽全了才开口道:“林管事来得早,只是前天才将茶采完,待炒待晒还得月余。”

林管事负责采买,原是个读书人,所以斯文温和。

“茶叶不急不急,我这趟来呢,也替我们东家赔不是来了。”

孙鸿润一脸茫然,忙问缘由。

林管事:“今年下半年,江州各地茶叶纷纷让利三成,各铺掌柜收了不少,数量报到东家跟前,已是堆满了仓库,再无余钱。”

“东家还记得和盛秀才的约定,特派了我来告知,让您有宽裕的时间另寻买家。还托我跟你说声——实在对不住。”

乔知舒看了眼小舅,见孙鸿润皱起眉,面有怒容,起身想说些什么,但是又无从开口。

于是乔知舒道:“林叔叔,上半年您来我们家运茶,便是我哥哥和我一起接待的您,承蒙您看得起,跟我们说些小故事,让我们这些晚辈长了不少见识。”

林管事拱拱手,“什么看得起不看得起的,运茶那段时间吃了不少您家的肉,受之有愧,当是知无不言的。”

乔知舒放心了,“那林叔叔可否同晚辈直白了说,曹东家是真的买不下新茶叶了,还是想我们再让些利?”

孙鸿润这时意外大于愤怒,他没想到乔儿还有这样的思维和口才。从前他跟在盛尧身边,又生的矮矮瘦瘦的,性子温润,话并不多,常常叫人忽视了他去。

不成想盛尧离家,他俨然将他哥哥缜密的思维全学去了。

林管事叹了口气,对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只好坦白了。

“实不相瞒,上半年刚把您家的茶叶运走,就有茶园户找来曹家,说是愿让三分利,有大利可图,东家自然是欣喜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