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出的答案,可能不会让庆忌满意。
庆忌也不卖关子,直言不讳的告诉太子恒,缓声道:“吴恒,孔丘有大才,却在于教化之功,而非治国理政。”
“当然,不可否认,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确有成就。”
“但,以儒学治国,合乎王道,却不合乎霸道,也不合乎我大吴一贯的法统。”
“孔丘之才,最多就是跟子产一般,治理一个千乘之国。我大吴而今疆域之广,人口之众,只依靠教化,是无法行之有效的治理。”
“你,可懂?”
太子恒正色道:“父王,儿臣懂了。”
这一回,太子恒是真的懂了。
“吴恒,你认为,我大吴……应当开启民智吗?”
庆忌意味深长的询问道。
似乎是已经猜到了庆忌可能再次提问,太子恒沉吟片刻后,便道:“回禀父王,儿臣以为,开启民智,理所应当。”
“邓析也好,孔丘也罢,儒法两家,甚至于诸子百家,为吴国秉政,都有一个目的,就是维护王权至高无上,确保国人利益,所以诸子百家之思想,殊途同归也。”
顿了一下,太子恒又道:“商朝之时,世人愚昧,无论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先占卜预测一下吉凶。”
“卦象吉,则为之。卦象凶,则不为。”
“对于君王来说,方式方法,或者说意义也不一样,但凡是一些大事,几乎都是吉利的。”
“帝王诸侯宣告天下,这是上苍的旨意,他这样做只是顺应天意。”
“于是,无论是他的权力来源,还是他做的决定,都会被国人认为是受上帝支配,是完全合理的。”
“武王伐纣,周取代商后,为避免引发争端,世人惶恐,周人又另起‘炉灶’。”
“周人强调天下本来是没有主人的,只有有能力有才干有德行的人才会拥有。”
“故而,大周得以延续数百年,虽衰落了一百多年,却依旧没有消亡。”
太子恒叹气道:“不论是商朝也好,周朝也罢,所用之治民手段,无非在于愚民。”
“愚弄人心。父王若效仿,儿臣以为,会使大吴的国祚,不及夏商周三代。”
“为大吴万世一系,还请父王确立官学之制,开启民智,让士子忠君报国,以满腔热血之赤诚,为吴王,为吴国尽忠!”
闻言,庆忌颇为赞赏的看了一眼太子恒。
这种话,哪怕是尊贵如庆忌与太子恒,也只能在私底下谈论,谁敢当着外人的面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