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忌御驾亲征,起水陆大军五万,其中包括钟吾国、徐国的一万士卒,以及盗跖麾下的六千多贼众,浩浩荡荡的在鸩兹聚集。
中军大帐内,庆忌召集众将议事。
治粟内史范蠡、廷尉伍子胥、右丞相计然,将军黑夫、孟贲、熊子丹、公孙雄、胥门巢等人都站在左右两侧,等着庆忌发号施令。
一张标注清晰的地图,放置在地板上。
伍子胥禀告道:“大王,楚军在长岸,驻扎有军队三万余人,将军是叶邑大夫沈诸梁,副将申包胥,不容小觑。”
“欲取江西之地,臣以为我军当先破长岸,击败楚军主力,然后方可逐一夺下巢、钟离、昭关及舒地!”
伍子胥的这一方略,看起来是没毛病的,中规中矩,稳扎稳打。
但,庆忌总觉着不大可行。
沉吟片刻后,庆忌缓声道:“长岸,历来为吴楚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是一座坚固的军事重镇。”
“楚国守军三万余人,我吴师纵然有投石机之犀利,短时间内可破长岸,恐怕也不妥。战事一旦陷入僵持,将对我吴军大为不利。”
庆忌将直鞭指在地图上的舒地,以及大江边上的鹊邑,道:“寡人之意,先易后难,我吴军主力从鹊邑登陆,抢占舒地,再一路北上,取居巢、昭关,对长岸之楚军成包围之势,断其粮道、退路,可事半功倍,或能迫使楚人归降。”
庆忌的一贯作风,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吴军跟坚守长岸的楚军主力死磕到底,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吴军的伤亡,那是歼灭战。
这不是庆忌愿意看到的。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庆忌绝不会干出这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
长岸、鹊、庸浦、岸,这四座沿江城邑,在上一次的吴楚大战中,归于吴国所有。
长岸固然已经被楚军占领,但鹊、庸浦与岸这三座城邑还在吴军的手中,所以伐楚的吴军能渡过大江,在鹊邑顺利登陆。
“大王欲断楚军之粮道,恐怕不易。”
伍子胥摇摇头道:“楚军大将沈诸梁,有乃父沈尹戍之风,不失为一代名将!他定然能获悉我军之意图,继而出兵来救。”
“那便再好不过。”
庆忌微微一笑,手中的直鞭,又指在坻箕山那里,道:“沈诸梁若发兵来救舒地,坻箕山就是其必经之路。寡人何不派兵驻扎于此,伏击驰援之楚军?”
“大王英明!”
伍子胥跟着赞同道。
决定伐楚的初步方略,庆忌随即又环视一周,看着在场的吴国将领们,正色道:“二三子,此战,为我吴国弱楚之战,将决定南方未来多年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