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页

可就算能做,改良沤肥技术并非一日之功,只怕要耗上许多精力,若是做得成,自然是值得,就怕最终的结果一无所获,反倒是叫他受挫。

并非他愿意将赵平安想的太脆弱,实在是平安一路走来都有人护着,走得太顺,基本上没受过什么挫折,倘若真因为此事耽误了正事,实在是不值。

可魏帝没想到的是,工部耗费了十来年没做成的事,还真叫赵平安给做成了。

不仅是做成了,甚至都没错过粮食作物的最佳施肥时间。

在众人都暗搓搓,紧张兮兮的等着北疆粮食产量结果的时候,赵平安却是不以为意。

别忘了,他上辈子学的可是地质,他们这个专业虽不如农学院在种植方面出色,但他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没落下普及这沤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在众人的苦等中,秋日,北疆获得了一次大丰收,比之往年增产了三成。

消息传到京都时,工部的官员,尤其是负责研究此事一个个的都快懵了,他们研究那么些年都没弄出什么成果,竟真被赵平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打脸,实在是打脸。

一人挑了一个部门,过分。

起码给他们留点面子,你别只研究个半拉月就出成果行不行?

而对于赵平安这个名字,这两年一次接一次的袭来,京都的百姓听的都已经麻木了。

先是去年年底他弄出来的锅灶,说是取暖又能煮饭,瞅着还不错的样子。

不就是二两银子吗?还挺实惠。

嗯,他们买单。

没几个月,到了夏日,又捣鼓出来什么压井,说是安全省力,冬日还不会上冻,只要一瓢水下去就可以引水上来。

比之前贵些,毕竟安装工序比较麻烦,要五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