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页

老太太的诰命又要升了,上一次晋封还是在棉花纺车的改良上,陛下封了孺人,而这一次,老太太从之前的孺人直接跨了三个等级,成了四品的恭人,且这次还是太后亲自给的封赏。

别说是众人,老太太自己都差点没反应过来。

她一个老婆子,何德何能可以入太后娘娘的眼?

等到旨意传达完毕,刚才出声的那太监还特意与老太太道:“老太太,您在京都开设的慈安堂接济救助了不少老无所依的孤寡老人,太后娘娘说了,此举大善,想请老太太改日入宫一叙。”

听说太后邀请,老太太整个人都在哆嗦,差点说不出话,只能颤颤说道:“老妇何德何能……”

不过是开了个慈安堂,比起大户人家动辄施粥放粮,她这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如何能入了太后的青眼。

“太后看中您不光是因为这个,太后娘娘说了,只是年轻人倒也罢了,您虽然上了年纪,却有颗不服老的心,纺车也好,炭笔也好,还是后来的慈安堂也好,身居后宅还能想着钻研,这很不容易。”

“更加难得的是,您不光是自己能挣钱,还舍得拿钱救济那些孤寡,雇佣那些残疾人……”

“救助却又不一味地养着他们,而是让他们做些个力所能及的事,这一点,太后娘娘很是欣赏。”

说到这些,替太后传话的那位太监语气很是和蔼,对老太太的所作所为也表示认可。

赵平安也明白,这是他不在京都的时候老太太自己捣鼓的事业,除了那个慈安堂之外,他姐姐跟他说过这事儿。

要知道,炭笔制作并不费力,棉花纺织的活计也能请人帮忙,于是老太太便请了些手脚不方便的残疾孤寡人帮着做,虽然慢了些,但多请些人也就是了,如今姜家把控着整个大魏的炭笔生意,还不缺那点儿银子。

老太太是想着,都是些苦命人,能帮一点是一点,就连二太太也难得没有什么意见。

等到三道旨意传达完毕,赵平安想着,这一次应该再没什么旨意了吧!

他跟魏昭带来的人好一番询问,直到反复确认了几回才领着人起身。

闹了这么一出,他还等着拜堂呢!

不过这些个人也都没走,几位太监说要跟着魏昭一道儿回去,太子出宫,没个体己人照顾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