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他们不知道的是,赵平安何止是在陛下跟前露了脸,魏帝简直就是把他当亲儿子待, 不过这些个事儿如今还只是秘而不宣, 并没有几人知晓。

所以在外人眼中, 这么多功劳加在一起,他们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到底还是事情蔓延的太快, 一出接着一出,说简单点, 就是他这名声起来的太快, 实在非比寻常, 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具体是哪里不对劲, 但总觉得这里头透着股“阴谋”。

众人纷纷猜测:“莫不是在作假?”

“不能吧, 那可是陛下御赐的长生碑,谁敢乱动。”

“若不是作假,十五岁的孩子能想出这么多事?”

“这……”

登高易跌重,这说法一传十,十传百,你一句我一句的, 很快就一点点的蔓延开来。

百姓们作为受益人倒是还好,大不了说几句嘴,但有些在会试中被赵平安盖了风头的举子对他这行为很是不爽。

要知道,参加科举考试的不仅有寒门子弟,也有世家公子,尤其是会试成绩不错的,不少家族早早就准备好了如何在这段时间将这些人的才名弘扬出去。

若是在往年,会试后,殿试前,这是各路才子各显神通的大好时机,南北两派百花齐放,即便是有些才子一枝独秀,也有一定的分寸,起码大家大差不差,你好我也好。

但今年倒好,半路杀出赵平安这匹黑马,直甩了众人一大截。

殿试近在眼前,他赵平安要造势,难道别人就不用?科举考试是何等要紧的大事?他要吃肉,总得给旁人留块骨头喝口汤吧?

这种一枝独秀,一人独领风骚的事情做的简直不要太绝。

不过这也不能怪赵平安,做这件事的时候魏帝的确没想那么多,他让钱智去安排也只为他徒弟考虑,这才忘记了分寸,他整日日理万机的,哪能想到这会让不少人恨这他这位幕后推手恨得牙痒痒。

偏偏他们不知道到底是谁在幕后推波助澜,所以只能把这股恨意转嫁到赵平安身上,甚至有些红眼病暗搓搓的想要去官府搬弄一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