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太让人难受了。

因悲伤而气愤,又因这气愤而更加悲伤。

但他捂着伊集院嘴的手被摘下,落入伊集院温和的掌心。

伊集院捏了捏他的手,用那冷漠的声线说:“好凶。”

明明那么一本正经地说出来的,但“好凶”什么的,简直是在撒娇一样。

慈郎内心诸多繁杂的情绪,一下子就化了空。

感觉就像是猫缠着主人的小腿绕来绕去,那无论先前怎么对猫破坏现场而生气,此刻也是发不出火来了,就算明知猫是蓄意卖乖也一样。

好像在伊集院面前,他时常是这样无可奈何。

或许不要把伊集院当作猫来看待比较好,这个人会变本加厉的。慈郎有这种预感。

但不论慈郎心里是怎么想,伊集院在这时,终于坦白了起来。

伊集院淡然道:“避讳谈论,害怕死亡,都是人之常情。但或许就是因为避而不谈,平时也不会去想,才更显得神秘可怕。”

“从知道我的失眠症无药可医开始,‘死’就成了我时常考虑的问题。要说从来没畏惧过,那肯定是谎言,但我确实不觉得‘死’有多么值得恐惧,即使还是少年时,也是如此。”

慈郎忧虑地追问:“为什么?”

伊集院却冷静地对他分析:“人是无法和死亡抗衡的,所有人都会死。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就是在走向死亡。所谓‘人生’,就是一个人在死亡到来前的历程。”

“与其害怕‘会怎么死’‘何时会死’这种想了也没有用的无聊问题,不如在必然的死亡来临前,有效利用时间,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定期写遗书,其实论到本质,和年度总结并没有太大差别……”

“没有太大差别?”听到这里,慈郎不得不打断伊集院。

是的,伊集院所说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正相反,这番话堪称哲思,让慈郎认识到对死亡的另一种看法,而且认真想想,或许是更乐观向上的一种看法也说不定。

但让慈郎不安的,不是伊集院这种向死而生的思维,而是伊集院话语中没有任何涉及情感的成分。

伊集院所说的这些,都在强调“时间”和“想完成的事”。

可死亡之所以让人恐惧,是因为它意味着对人间最彻底的告别,无法再度与亲人、友人、爱人相会。而再也无法完成的事,也一定不止是工作和事业,还包括想去游玩的地方、想尝试的食物、只对自己来说有特别意义的某个无聊的执念……

所以,遗书怎么会和年度总结没有太大差别?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的遗书和年度总结没有太大差别,那这个人过着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慈郎清楚,这样一个站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男人,是轮不到自己这样的前科犯来担忧的,在社会眼中,他的人生甚至没有和伊集院的人生比较的资格。而且他所担忧的内容,或许根本是伊集院并不在意的部分。

可伊集院是他所爱之人,即使可能是无谓的担忧,也不可能坐视不理。

慈郎不知道该如何说清楚心底此刻浓重的不安,也不知道是否该拿自己认定的常识去否定伊集院从少年时就反复思考得出的观念。

他想了想,选择说起自己的事:“我在出狱后,孑然一身四处碰壁的时刻,曾经想过,就到这里吧,或许人生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因为,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在泥潭中挣扎,曾经想要的、一度近在咫尺的理想人生和家庭已经没有机会拥有,也不被任何人所期待,即使死去,也不会有任何人为我伤心。那个时候,我想过放弃。”

听慈郎这么说起,伊集院瞳孔微张,从提到死亡这个话题以来,终于有了不那么游刃有余的表情。

被伊集院抱在怀中的慈郎,看到伊集院这样的表情,反而松了口气,甚至有些开心。

慈郎情难自禁地捧住伊集院的脸,低下头,与伊集院前额相贴,低笑道:“原来你也会害怕吗。我刚才坐在那里,看着你写遗书,一想到有可能会失去你,重新变成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就已经感觉难受得要死掉了。你看,‘开心得要死’‘难受得要死’,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死’是和感情有关的事,这是用理智无论如何都无法克服的。就算是那时想过放弃的我,也是因为不甘心就这么死去,满心愤怒、悲伤的我还是留恋这个人世,所以坚持了下来。然后被你所救。

“现在的我,因为有你,虽然如果有无可避免的意外发生,我会抱有感恩的心情,遗憾却不怨怼地离开人世,但从主观上来说,我一点都不想死,我绝无可能理智接受这种结局,我想要更多时间。我想恢复正常,和你好好在一起。我想努力赚钱,还钱给你,给你买礼物,带你去约会……我想努力找回自己的人生,想成为值得依靠的恋人。

“任性地说,我想看到未来某一天,你在思考‘死’的问题时,露出刚才那样有点害怕的表情。一年不行的话两年,两年不行的话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就算不是因为害怕失去我,而是其他东西、其他人……我都会感到高兴。”

伊集院紧拥着他,一时没有说话。

他双手环绕着伊集院脖颈,像是将伊集院的头搂在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