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方一茗年纪小,加上还没入考场就病倒,失去了参加考试的资格,在外人看来,等于是废了,所以就算她说了给蒙童免费启蒙,教他们读书认字,别说城里的人,就连南山庄子里的人和十里八乡的农户,都没几个敢把自家孩子送来的。

毕竟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平日里大字不识一个的都已经习惯,若有想上进让孩子学点东西的,也都寻那些知事的老夫子。在他们看来,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姜是老的辣,那些老夫子肚里的学问,怎么都比才不过十六七岁的方一茗强。

他们哪里懂得,肯教蒙童的老夫子,最高也不过是个秀才,一辈子考不上举人的秀才,比起才十五六岁就在举人成堆的国子监里能拔得头筹挣出贡生名额的方一茗本人来,无论学识才华还是礼义见识,都完全没有可比性。

方一茗在被系统带到这个世界,除了有系统的金手指“加料食材”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全盘吸收了原主的记忆和能力,那些原主曾经背过的书做过的题,都深深地镌刻在记忆中,哪怕换了个灵魂,依然存在。

甚至还因为加入了她在后世的见识,理解力更强。毕竟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哪怕她早早辍学做了个厨子,接触到的知识和信息,也远超过现在的人。

在这个时代,造纸和印刷术都不够发达,知识对于平民来说,依旧是奢侈品。

哪怕方一茗不收束脩,可让原本能帮着家里干活的半大小子出来读书,本身就是一项很冒险的投资,若是学得不好,那搭进去的笔墨纸砚都白费不说,还耽误了他们干活养家。

在没看到方一茗教出成绩来时,所有人都只是看热闹,甚至有的人让孩子放着牛羊时凑到书院的墙根底下,偷偷跟着里面的几个小家伙背书,都不敢光明正大地从正门进来拜师。

就让方一茗很服气,真心没辙。

人各有志,正如牛不喝水,强按头也没用。

不过这样也好,光是眼下的这五个徒弟,每天就能化身问题少年,把她折磨得痛不欲生,要再来几个这样的,她还真受不了。

俗话说,要饭要三年,给个皇帝也不换。要不是为了陪着裴澄宇,招财进宝也不愿来书院读书,背书的唯一奔头,就是一日三餐。毕竟,在外面就算是地主老爷家里,大多也只吃两餐,像他们这样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时候,每日里除了饿,真是再没什么可怕的。

他们没有家族的负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只要有吃的,就能活下去,无论这些食物是怎么来的。甚至以前在街头乞讨的时候,只要能获得食物,坑蒙拐骗甚至小偷小摸互相争抢对他们来说都是常事,像小裴一开始那样,不够狠的时候,差一点就饿死街头了。还是他们硬把他搬到渊楼门口,希望那些进进出出的读书人能看在他也识字的份上,可怜他给他点吃的,没想到这样就改变了他的命运,也将他们一起带出了泥沼。

对于这些从小就是垃圾堆和乞丐群里长大的孩子,方一茗只能从最基本的常识开始教起,先让他们死记硬背下规矩,然后教他们礼义之道。

仓廪足而知礼仪,吃不饱的时候,他们是听不进去任何东西的。

好在有裴澄宇帮忙管着,这几个小子才没光吃不干,否则照着他们原本的性子,那是吃饱喝足可以,让他们背书的时候就可以跑路了。

后来听方靖说了自己为什么想当账房的原因,方一茗才知道,不光是裴澄宇动过学手艺的念头,这些孩子一开始读书,也都是奔着认几个字学门手艺去的,对他们而言,能认点字学个手艺,无论是当账房还是自己开个铺子,就能衣食无忧了,至于考科举当官的事,还真是连想都不敢想。

毕竟,这还是一个讲究受命于天的时代,不是人人都敢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

方一茗的心情很复杂,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初她也一样是因为孤苦无依,不得不早早辍学打工,在她目所能及的世界里,那已经是很好的出路。

直到后来她站到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多的风景,才知道,原来人只要坚持一下,克服一时的困难,突破那个障碍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更多的发展可能。

她不再拦着招财进宝学其他的东西,甚至还跟系统解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既然想学,就先学着,等他们学会了,去尝试之后,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回头继续学习去考科举也不晚。”

系统:“……你这样放任自流,猴年马月才能完成任务啊!”

方一茗无所谓地耸耸肩,“有什么关系,这里好吃好喝,山清水秀,我娘又有钱又疼我,我享福都来不及,有什么可担忧的?要说起来,是你比较着急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