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悠远的钟声,周遭景色变化,来往行人渐多。
萧荣收回脑袋,帘子落下,隔绝外头的声响。
马车缓缓地行驶在街上,来往之人投来好奇的目光,过了石桥,便见一花岗岩石雕牌楼,上书鎏金红底大字——“问道”。牌楼下,站着满满当当的太学属官,官员之后是身穿太学之学服的监生,浩浩荡荡,人数众多。
赶车的车夫隔着帘子对车厢里的皇太子说:“殿下,太学属官于牌楼下迎接您来了。”
“嗯。”萧荣应了一声,兴致不高,任谁离家来读书,心情都不会太愉悦。
车马停在牌楼前,翠钱率先下车,此处不比宫里,来时轻车简行,人手不足,事事都要她亲为,她取了梯凳,低声道:“殿下,可以下车了——”
翠钱搭手搀扶萧荣下马车,她携着翠钱、小青子走到太学属官跟前。
“微臣(草民)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
国子监统辖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时年依《齐律》设五经策试之法,通过考试的可补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官位。《齐律》又规,六品以上的官员子弟才可入学国子监,故国子监监生多为士族子弟,寒门子弟往往想要入学,需要经过层层选拔,方可成为生员。
此时,尚未有“科举”一说,士族子弟往往从弱冠起便由吏部直接从家里铨选入仕,不必经察举,多数士族子弟凭借家世门第而得中正高品,晋朝还未亡国时,王谢子弟常常弱冠入仕,历散骑中书郎等高品,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站在最前方的官员身穿绿色镶蓝边的圆领窄袖朝服,头戴官帽,腰间佩戴太学属官的绶带。
“微臣太学博士张有志见过殿下。”张博士出列,弯腰又行礼。
这一次,萧荣回礼了,她谦虚道:“张博士多礼了,学生见过张博士。”她的声音软糯好听,施施然行礼,仪态从容自然,有几分“小大人”的模样,引人喜爱。
萧荣自称“学生”,算是变相承认自己入学“太学”,让张博士按照学生之礼对待她即可。
张博士又介绍了其余几位太学的属官,萧荣有些脸盲,她扫了一眼,发现自己实在是记不住这几位太学官员,他们的服饰、官帽别无二致,敷衍的点点头,监生们让道,她与张博士一同往前走。
“方才殿下路过的拱桥名为‘聚贤桥’,仅一大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远望似‘初月出云,长虹引涧’,淌秦淮河水,流经建康宫。”张博士一边走一边介绍着:“桥石雕刻质朴,左右对称二石狮,每逢月夜倒映,又为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