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页

最开始搞样品时,完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现在批量生产了,才发现最早设计的点胶模式完全不行。胶水换了好几种,光花在这个工序上的时间就不知道有多少。

最后,郭总花大价钱买了进口胶水回来,才总算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因为用胶水沾后,还得用比较重的东西压着,让胶水干了,才能真正的沾牢固。不然,你稍微动一下,就玻璃和外壳就移位了。这个胶水干的很慢,差不多要八个小时才能干。所以,胶水涂上去后,还得在塑胶壳的四周用一点儿502胶水来定型。不然你真放八个小时再来动,得多少地方放啊,又得多少治具来压啊。

所以,大家又开动脑筋,弄出了几台专门压的治具,光是搞点胶水这道工序,就得好几个工人忙活,还干不出多少活来。你要慢,要细心的对整齐,再把胶水涂在胶壳上,点上502胶水,再把玻璃放上去,对整齐,然后治具压下来,大约一分钟就,打开治具,把沾好了的玻璃面板放在一边让胶水慢慢变干。

这么复杂的活儿,几分钟也做不了一个。而且玻璃和胶壳沾歪了不行,沾反了更不行。因为胶水沾牢后,如果发现歪了,还拆不下来了。等于这个胶壳与玻璃就废了。

这个生产过程真是麻烦的不得了,而且出错的机率还挺高,报废率高了,生产成本也跟着高了。

简书枚暗道:“这批货又得亏了。”

朱星宇说:“我们报价低了点。要是早知道沾胶水这么麻烦,单价起码得再加两块钱的成本。”

但是这批货的价格已经定了,客户不可能临时给你加价的啊。

不过第一次量产,客户也在这里盯着,看到了这些过程,他们也同意下批货报价增加两元钱。这也算是给了朱星宇一个安慰。

算成本是个很有技术的活儿啊,算少了自己吃亏,算高了客户不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