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是“生物”也许不太确切。

死亡星域的外星人为气态结构,没有身体,却神奇的产生了智慧,诞生了文明,但也因为形态的缘故,被卡死在了自己的星域内,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绝望,而是利用气态流动性的特点,捕捉路过的星球和星舰,将其能源气态化,扩张自己的星域。

这样的星域和群星帝国显然是不能共存的,两者的仇恨比人族和虫族还深。

终于,在三十年前的决战中,群星帝国向死亡星域发射了一枚星域级别的“光斧号”导弹,让死亡星域彻底“死亡”。

据目击者声称,那枚导弹在发射以后,像是一把巨大的斧头般横扫向了死亡星域,将该星域瞬间切割了两半,死亡星域内积累了数亿年的气体向着外界逃逸,为了避免自己的能源被敌人占有,该星域的生物在最后时刻点燃了自己的核心,那一刻绽放的光芒像是回到了宇宙的最初。

在战争后三十年的今天,原来的死亡星域依然在绽放着光芒,任何形态的生命靠近都只有死亡,成为了真正的“死亡星域”。

也因为这场悲壮的战争,“光斧型导弹”一战成名,成为了常备兵器。

当然,这也是因为它拥有足够的威慑力。

除了虫族那样的变态生物,大多数碳基生物还是需要活在空气中的,一枚导弹下去,就面临着整个星球大气层被毁坏的危机,所以生物都不喜欢这种慢慢绝望的死法。

也是因为这场战斗太过于恶名昭彰,人们忘记了这种导弹的最初用途。

它是可以破坏原有大气层没错,但它的存在是为了“调节”,而不是毁灭。

当然,也是因为“调节”起来太麻烦了。

如果只是想要挖矿,那么只要砸一枚导弹下去的无脑操作,但如果想要将这个星球改造成可以居住的星球,那就必须确认要挥发多少气体才能将气压和温度降低到可以通过生态循环进行恢复的程度,还有导弹投掷的地点和位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