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众人卡了壳,没人把夏衍的话当孩子话,胭脂就道“殿下,那里连路都没呢,工坊搬过去,那工程可就大了。”

夏衍道“我昨儿去了皇家学院,约瑟夫先生告诉我说那什么蒸汽机有眉目了,母亲和我说过,有了蒸汽机,这些路程都不在话下,我看了舆图,这么一点的距离算什么呢,现在工坊区这么拥挤,将来肯定要分开,还不如先挑块好地方呢。”

这话很是,当初工坊区也是经过规划的,架不住发展快,现在看就有些拥挤了,倒不如先选定了地方,将来就不用跟别人挤破头了。

大家又在一起激烈讨论开了。

夏衍又道“如今烧瓷的又不止朝廷一家,要是那里有好陶泥的消息传开,怕是民间也有不少心动的,就是哪里如今荒僻罢了,可看舆图,距离明珠城也不算很远,所费就是修路,母亲一向喜欢修路。”

众人都笑了出来,大凤帝对修路的执着,大家心里都有数。

夏瑜就从头到尾看着妹妹这么淡定的掺和着,无人小看她。

等到两人出来,夏衍道“母亲告诉我,每个人的诉求都不一样,不是谁都能着眼大局,更多的人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管理者就不能这么小鼻子小眼。”

道理夏瑜都懂,可看启国,妹妹这么小,说的话哪个人不当回事?这不光是因为身份,还是因为妹妹自己有这份底气,她敢说。

自己呢,以前只是听政,后来母亲禅位给他,朝堂上最活跃的还是沈慎,有的人甚至朝堂上不提事,有事了直接找沈慎,那是为什么?

那是因为人人都知道他这个皇帝都听沈慎的!那么直接找沈大人办事好了,绕圈子干嘛呢,这一切,不都是自己纵容出来的?

母亲把帝位交给他,他却顾忌什么父子之情畏手畏脚,可沈大人当真把他当儿子了?

夏瑜顿觉醍醐灌顶。

清竹带着平宣帝给的礼物还有书籍和大批匠人回到了凤国,书籍安排人誊抄,要分去启国的,匠人留一部分在凤国,剩下直接去启国。

夏瑜在时,拿主意的虽然是他,出主意的还是大臣居多,特别是沈慎颇为健谈,几乎什么事都要插一脚。现在轮到清竹,出主意的倒还是大臣,但是清竹说可行,那才真的能行。

她说再议,基本上就不行,大臣们也识趣,再也不会硬顶着上,就如这回和大梁的全面建交,清竹就一样样吩咐下去,以后就按照这个来施行,大臣们没有一丝异议。

有些清竹走后才上来得官,一看凤帝的威仪,吓得在朝堂上连句话也不敢说。

沈慎以往觉得意气风发,有点整个凤国都在掌控中的感觉,清竹一来吧他就觉得处处不顺,还没地方说去,大凤帝从不胡搅蛮缠,你的提议她要是觉得不行,就一二三四五的抛问题出来,那些问题尖锐犀利,你要是回答不出,你自己就得把提议吞回去,现在上朝谁都是把事情从上往下捋顺了才敢说的,没一个人敢糊弄。

作者有话要说:预收文破碎空间(快穿),还请小天使们收藏一下哈,在这里表示万分感谢!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