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安谢过,文太爷暂时找回了一家之主的感觉,对众人发号施令:“来来来!都动筷吧,都吃都吃!”
众人齐齐动筷,虽说不上是推杯换盏,但并不妨碍大快朵颐,农家烹羊宰牛之乐大抵如此。
家和万事兴,人勤百业丰。
因着文靖安的到来,这一家子和一个多月之前相比已是有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上一回一起吃饭时还是“散伙饭”,这次就成了“团圆饭”,最开始是那种凝重沉闷的阴云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这一天是大盛朝元景九年五月三十,文靖安穿越之后的一个月零四天。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文靖安定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走上了科举之路,另外初步解决了家里的经济问题,现在也算初步解决了家里的矛盾问题,这无疑展示着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果说在这之前文靖安还对自己的新身份和这个世界还有着些许“芥蒂”,那么此时此刻开始,他是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完全接受了自己的新躯壳,完全从文静安变成了文靖安。
这些变化连他自己都感受不到,他只是觉得自己迎来了全新的生活,自己喜欢这样的生活,对未来充满想象,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接下来的日子顺风顺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行进着,文靖安白日在学塾随李童生学四书、练馆阁体,开始尝试作八股文,作五言八韵诗,放了学安安总会在桃河村村口等他,他放下书箱,牵了家里那头大黑牛,一边带牛出去吃草,一边教安安认字。
春去秋来,过了秋收,桃河村家家户户都装满了粮仓,今年是个好年份,村里人都说可以过一个好年。
临近年关,桃河村下了一场鹅毛大雪,瑞雪兆丰年,大雪冻掉地里的虫蟊,来年庄稼更好,人们自然更加欢喜。
按照规矩,文靖安要在年尾再送李童生一份“束脩”,这不是银钱等黄白俗物,而是一些酒肉之类的礼物,这些陈三娘最会打点,一大早让文三贵带着文靖安送过去了,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文三贵才一并把那500文束脩交齐,将自家2亩田的田契赎了回来。
除此之外便无甚大事,之前倒是有一两个小惊喜,不仅陈茂成又来了一次,给文靖安带来不少好书,另外二舅舅陈茂业也来了一趟,陈茂业虽然没有陈茂成走南闯北的见识,可眼光同样犀利,也看出文靖安是难得的读书种子,况且他对文靖安一家的感情不亚于大哥陈茂成,于是各种笔墨纸砚都送过来,他抽不空便托人带来桃河村,文靖安从此再不用为这些东西操心。
到了除夕,女人小孩负责打扫房屋,男人们一大早杀猪宰羊,之后每门每户祭天神拜先祖,走着一套约定俗成的流程,处处是文化,步步是传承,贴了红纸和春联,开始吃真正的团圆饭,入了夜,稀稀落落的鞭炮声相继响起,有条件的人家会给孩子放烟火,零星散落的两三朵,在这桃花源似的小山村的夜空绽开,比之城中那火树银花,璀璨炽烈另有一番韵味。
过了除夕,年初一给家里长辈拜年,红包也是有的,一文钱两文钱无妨,讲究的是心意和传统,孩子开心,老人吉庆。
初二便是女人回娘家的日子,陈三娘早早备好了礼物,文三贵喂饱了那头大黑牛,架上牛车,拉着陈三娘和文靖安去莲花镇。
有陈守严在自然不能直接就去陈家触霉头,陈茂成和陈茂业两兄弟也都带着各自的妻子回娘家,陈三娘便接了陈何氏出来,一家人在镇上找了个酒肆,也算是得叙天伦了。
那么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如此往复,两年便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