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锦瑟无端

仲兰面露难色:“殿下,这苏三娘子就在东宫外面等着,她还有句话让我帮忙转达。”

“什么话?”

“前年中秋,陛下赏赐给她父亲苏太尉一副《拜月贴》,落款是殿下的名讳。她说,殿下的字如同昆山金玉,竹骨鹤体,一派磊落风姿。而有个词叫‘字如其人’,所以一直好奇。那天在马球场她特意去看殿下,只是距离太远没有瞧清楚,希望殿下得空了能够相见。”

“我知道了。”赵素衣思索片刻,“你先等我一下。”他回身走到殿内,研好墨,找出张信纸,提笔在上面写了一行字。然后他把信封好,递给仲兰,嘱咐他,“和那些点心一起交由苏三娘子吧,她看后就能明白。”

“是。”仲兰点点头,离开光天殿。来到东宫门外。苏三娘子与她的侍女等候在暮光里,苏三娘子是个聪慧的少女,她见到被退回来的点心盒子,就已经清楚了赵素衣的想法,长叹着从仲兰手中接过。

仲兰又把信交给苏三娘子:“殿下说,娘子看了信就能明白。”

苏三娘子在征得同意后把信封拆开,那纸上寥寥数语,写的是: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苏三娘子是京城里有名的才女,怎么会读不懂这两句诗的意思?他感谢她喜欢他的字,但拒绝与她再有其他的关系,拒绝她更深一层的喜欢。

其实苏三娘子对赵素衣的了解也不算太多,只是好奇他是否字如其人。如今她已经得到了答案,惆怅之余,心底倒生出了几分洒脱的满足。

苏三娘子收好赵素衣写的信,微笑道:“劳烦您转告殿下,以后我不会再来叨扰。但做为朋友,这份点心还请他收下。”

她举止大方,仲兰也没理由拒绝,又拿过点心盒子,沿原路回去。没走出多远,便看到了冯筠的身影。他见天色已晚,提醒道:“中郎将,宫门要下钥了,你怎么还在这里?”

冯筠没有回答仲兰这个问题,而是指指他手中的点心盒子:“这是什么?”

“苏三娘子送给殿下的点心,”仲兰笑道,“中郎将,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冯筠耳边又回荡起陈小郎君的话,他心里不是滋味,如同喝了七八瓶山西老陈醋,嘴巴里干干巴巴地泛酸。但一想苏三娘子才十四五岁,自己一个快五十的老年人,跟一个女孩子吃醋,显得十分小气。

冯筠一路晃晃悠悠地出了东宫,晃晃悠悠地出了皇城。他心不在焉地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厨房,向厨娘请教如何做点心。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淡淡的星光照入院中,地上仿佛铺了层薄霜。冯笙手里抓着一把瓜子,立在厨房门外看热闹。他一边磕瓜子,一边向旁边说:“阿爹,你觉得这阿粥是去哪喝酒了?撒酒疯的方式居然是做糕点,好别致。”

冯昭嘴边带了些笑意:“我今天告诉阿粥,要带他去北征,三五年才会再回长安,让他去见见他的那些朋友。”

冯笙吐掉嘴里的瓜子皮:“我瞅他这个魂不守舍的样子,估计是去见了哪家的小娘子,慌着给人家做小点心吃。不是我说,这都秋天了,阿粥才想起来思春。”

他见冯昭一眼瞪来,又岔开话:“阿爹,你说阿粥一走就是三五年,人家小娘子能等他吗?”

冯昭摇头:“不知道。”

冯笙又道:“要不我一会问问是谁家的娘子,咱们先把亲事订上。”

冯昭犹豫片刻,又叹:“算啦,战场上刀剑无眼的,别耽误人家。”

冯笙诧异道:“阿爹,你说话好不吉利,阿粥这会儿还活蹦乱跳的呢。”

“不是我说话不吉利。”冯昭嫌弃地看了冯笙几眼,“是你阿爹我经历过这种事情。早些年我有个同乡,跟我一起从渔阳出来的。他和邻家的娘子青梅竹马,一早定了婚约,等他凯旋就成亲。结果人在剑门关战死,那邻家娘子知道了消息,伤心成疯,没几年就病逝了。”

“嗐,”冯笙磕完手里的瓜子,拍去粘在掌心里的碎屑,“阿粥还年轻,从小到大也没拿过几回刀。阿爹要是实在不放心,我跟你去也行。”

冯昭失笑:“你都是千牛卫了,好好守着皇城,还跟我出去做什么?大燕以武立国,阿粥身为咱们老冯家的人,我不希望他是个只会享太平的纨绔,神祠里你那些叔伯,他们的在天之灵可都看着。”

“行吧。”冯笙又问,“阿娘这次会和阿爹一起去吗?”

“会。”冯昭笑道,“之前因为阿粥生病的缘故。她这苇泽营的主将已经很多年没上过战场。如今阿粥痊愈,自然闲不住。她已经写信给我,说不日就会抵达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