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是圣明英主,接下来的事情不用奴才明说,皇上自然便能洞察。这件事若开了先例,将来成了定例,朝中群臣竞相效仿,只怕倒是官场风气就不好了。”
和珅这个也不是危言耸听,他是切切实实根据事实来说的。虽然如今官场上的风气也没有那么的好,但至少表面大体上还是过得去的,没有到失控的境地。若是此时遏制控制,将来就不至于失控。
若是此时不遏制,反而还推波助澜,那将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要说这事,和珅是有深切体会的。他上辈子还是这件事的实质参与者和推波助澜的当事人。
那会儿他是一心一意想着要讨乾隆的喜欢,想让乾隆高兴,乾隆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体察到乾隆想要南巡但国库又没有那么多钱财的支撑乾隆享乐,和珅就给他想了个法子,说是可以让那些有罪的大臣们交纳一定的银钱,然后便可以脱罪。
视为议罪银的由来。
如此败坏官场风纪的提议,乾隆不但采纳了,还实施了。他自个儿更是趁着这个机会中饱私囊,从中获取的银两是个非常庞大的数目。
往事历历在目,着实不堪回首。
和珅是早就打定了主意绝对再不把这个提议说出来的,可没想到他不提,乾隆挖空了心思想要敛财,安明的事情又偏偏撞上来,安明贪渎成性,籍没的银两这么多,一下子就让乾隆动了心。
他同乾隆说了国库没钱,本意是希望乾隆能引起重视,节省开支,放弃南巡,却不想乾隆一听说安明那里籍没了那么多的银两,还真就一下子把这事儿联系上去了。他不信乾隆没有考虑过挪用籍没钱财的后果,但是乾隆好像真的不在意。
有那么一瞬间,和珅还是有些心寒的。而与此同时,他也很唾弃上辈子拼命迎合乾隆的自己。
当面忤逆天子,甚至说出来的话语天子的想法背道而驰,自古以来,这样的臣子也是数不胜数的。
乾隆虽然知道他治下的大清不是那么的十全十美,但是他却希望旁人说起如今的大清,就是海晏河清十全十美的。他不容许有人说如今的大清有什么不好。
哪怕是有那么一些些的不好,乾隆也觉得,在他的治下,是会变好起来的。而且这些不好无伤大雅,根本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和珅说来说去,便是不想让他去南巡,乾隆心里很不高兴。这么多年以来,还没有谁敢这样三番两次的当着他的面表达让他不去南巡的。
乾隆禁不住对自己从前的判断有些怀疑。
他从来都觉得和珅善体上意,满朝文武也都说和珅善体上意,最是了解皇上的心思,可如今是怎么样,和珅在这件事上怎么偏就要和他对着干呢?
乾隆已是隐隐控制不住心中外泄的怒意,但他还是沉着脸问了和珅:“你说这法子行不通,那朕问你,若朕一意要南巡,朕一定要你想法子,这南巡的费用,你说从何处出合适呢?”
和珅毫不犹豫地说:“自是内库出钱。皇上要南巡,内库帑银是合规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