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大明顽帝+番外 辛宸 841 字 2022-09-25

所幸靠着爷爷和父亲的军功,海东青爷孙才能被送到京城的济慈院荣养,他还记得,刚到京城的那个冬天,原本听说会饿死冻死很多人的冬天,有个长得比年画娃娃还好看的小哥哥来到济慈院,给大家送来很多吃的和厚实的衣服,后来又给济慈院里装上了火墙和火炕,让大家可以过一个暖和的冬日。

他从来不知道,原来像他这样军户家的孤儿,还有机会读书。

他在济慈院同龄的孩子里,读书成绩是最好的,可最后,他没有选择可以改变出身的科举,而是从军去做了密探。

因为他知道,那天给他一块糖的漂亮小哥哥,就是当今的太子殿下。

在太子殿下的手中,有一支非常厉害的密探队伍,专门负责在关外打探敌情,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打败这些劫掠残害大明边镇百姓的鞑靼人。

十二岁那年,爷爷过世之后,他就设法去找到太子殿下,主动要求潜入关外打探敌情。

他有其他人没有的优势,年纪小,还懂得鞑靼语,不光懂得骑马射箭,还懂得给牛马羊看病。这些都是海老头教给他的传家本事,原本是想着让他有个一技之长傍身,可后来海老头不想教了,想让他继续读书科举时,他才说,他要学会本领,回边城去。

父母的仇,不能不报。

更何况,他也不想再看到边城一年年遭受鞑靼的侵袭□□,无数的孩子像他一样失去父母家人,甚至早早地失去生命。

海老头无奈,最终还是将一身本事尽数传给了他。

他凭借这身寻常牧民都难以企及的本事,如愿进了锦堂卫,才知道原来首领锦堂老人竟然就是太子殿下的化名。

朱厚照倒是十分唏嘘,他也关注过海东青的成长,得知他在济慈院的孩子里学习成绩最好时,还特地派了个夫子过去,想要引他入科举之路,谁曾想,兜兜转转,这孩子依然入了锦堂卫,成为派去关外潜伏的密谍。

海东青凭借熟练的鞑靼语混入了草原,冒充一个小部落中的孤儿,跟着牧民们跑了几个海子,就以娴熟的套马功夫顺利成为新部落的一员。

如此两年下来,他收服了一只跟他同名的海东青,驯养成能够与锦堂卫传讯的信鹰,每次部落接到命令要出征南下时,他都会及时送信,再加上边城守军的千里镜,这两年下来,“打草谷”的鞑靼人几乎每每扑空不说,冒失点冲到城墙火炮和□□范围内的,还要折损不少人马。

草原上只要高过马背的孩子,就要学会骑马射箭,随军出战,他也不例外。

他甚至比真正的草原牧民,懂得还要多,哪怕攻不破明军的城墙,可他能找到那些在互市交易的商人,帮着部落的人换来茶叶精盐和棉布,慢慢地就成了部落少年里的领头人物,除了那些贵族出身的少爷之外,普通牧民的孩子,几乎都唯他的马首是瞻。

大家都知道,他经常望着南方的天空。

很多人都以为,他在看那些明人的城池和互市,毕竟谁不喜欢那些精美的瓷器布匹,雪白的精盐和香醇的茶叶呢?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糖块,只要小小的一块,舔一口,那甜甜的滋味就能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心里去。

“阿青,太子殿下要来了,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不止是这一个部落,还有许多个地方,一些已经融入草原部族的人,从草甸子下面的洞里,从河滩层层叠叠的乱石下,从破败的庙宇神龛下,摸出一封封质地各异的密信。

在旁人看来,那上面或许只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图案或线条,只有经过锦堂卫训练的密谍,才能看出专属于他们的信息。

“太子殿下率军出征,不日将至。”

那些在关外少则待了一两年,多则七八年的密谍,看到这封信时,有的欢呼,有的长叹,还有得直接落下泪来。

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许久许久,久得以为永远不会到来,却没想到如此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他们眼前。

每一个锦堂卫都坚信,只要太子殿下准备出征,那必然是有了决胜的把握,他们对太子殿下的信心和崇拜,甚至高过了自己的生命。

事实上,派去关外做密谍的锦堂卫,每年都会有牺牲的消息传回来。

有的人是因为恶劣的气候和意外事故,有的人是因为部族的混战或遭遇马匪,还有的人是不慎暴露了身份……

漠北恶劣的环境和部族之间的征战不休,让他们在这里的每一天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可没有一个人会中途离开,退出这个由太子殿下亲自制定的“大漠飞鹰”计划。

除了海东青之外,还有七支锦堂卫小队出没在草原之中,有的扮做商人,有的已成为牧民,还有的当上了巫医,甚至有人还混入了鞑靼军中当上了百夫长……直到此刻,收到了来自故土的消息,他们全都振奋起来,望向东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