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大明顽帝+番外 辛宸 813 字 2022-09-25

去年冬天除了火墙火炕这种民生日用品之外,其实小太子让人重点研发的,是水泥。

这种原料简单,工艺也不算复杂的“发明”,其实在古代也有替代品,如一些古城墙筑造时所用的糯米汁和石灰浆等,强度不亚于普通的水泥,因此明清时期用糯米石灰浆砌成的砖墙建筑物,能历经数百年而不倒。

只是糯米汁的成本高,而且用食物做水泥实在太浪费,朱厚照拿出后世的煅烧石灰石水泥配方,直接交给了工部,让他们建了个水泥厂,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烧出了不少的水泥原料。

趁着那些大臣们还不知道水泥的用途,朱厚照就先让人修通了两条路,一条是解州到京城的路,另一条是北京到天津卫的路。

说到底,两条都是盐路。

北方部族尚没有自己产盐的能力,他们大多数是跟边城交易,以羊马换盐,可最近几年鞑靼屡屡犯边,边城的互市也大多关闭,只有一些不怕死的私盐贩子为求暴利偷偷出关,大宗的交易还是要通过朝廷和边关守将。

将内陆湖盐和海盐港口通过两条官道,便可在一两日内运送大军和军械赶到,对盐税和海关的管控也会进一步加强。

这是路修好以后,众人才看到的事实。

看到这种新式的“水泥”,竟然能在那么短时间内铺设如此坚实的道路,硬度丝毫不亚于青石板,甚至更为平整宽阔,可容四辆马车同时通过,干净平整得如同一面镜子,看得所有人都眼热起来。

弘治帝面前很快就堆积了一尺多厚的折子,都是申请采买水泥,修路盖房的。

京中的大臣觉得京城里的路就该先翻新成水泥路,方能体现出一国京都的气派,到明年正旦各国来朝时,看得京城的水泥大道,定然能慑服四夷,威名远扬。

兵部的大臣则觉得应该先修长城和九边的通路。若是能将整个长城都用水泥铺满,坚实无比,鞑靼人再想冲关破城,难度就会增加一倍。

而九边之间的道路若是能尽快修好,便可大大提高调兵增援的速度,如此也不必担心分兵不足,被鞑靼寻到弱点各个击破。

还有人提议仿照秦始皇,从京都出发,修御道通往各州府,让各州府到京城的道路畅通无阻,如此更能使政令通达,上下一心……

还有三大营想要申请水泥重修练武场和跑马场的,直接就被朱厚照画了个叉驳回,结果又转送到了弘治帝这里来。

朱厚照就不得不解释:“在这种硬度较高的水泥路上练武跑马,都会损伤筋肉,不管对人对马都没好处。”

他又赶紧补充了一句:“长城全加上水泥层也没必要,敌军若是南下,大军不可能分散各处,那消耗也太大,别说一年,现在的水泥厂产量就算十年也供不上,完全没必要。给边军够修九边城墙的就行,长城那边还是算了吧。”

他可不想未来的世界奇迹,在外太空都能看到的壮观奇景,到他手里变成了一条灰突突的水泥长龙,那后世的人一定会将他骂成渣不可。

何况以鞑靼人现在的作战方式,就算修成铜墙铁壁也没用,关口一开,照样长驱直入。

所以有那个修城墙的钱,还不如多训练出一些精兵猛将,让士兵们无后顾之忧地在前方战斗,方能取得最终胜利。

弘治帝虽然不知道他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知识从哪里来的,但他知道这对儿子和大明都没坏处,自然就处处包容,不光自己替他遮掩,还容几位太傅太师都跟着替他掩饰,免得他锋芒毕露,成为言官们的靶子。

“水泥的事,就让工部和户部自己解决,你也不必太过费心。倒是那些收缴了的假铜币,如今都融了重铸成弘治通宝,可先前散播出去的假铜钱还未能全部收回,今年秋收后的粮价又涨了两成……”

“不应该啊——”朱厚照一听粮价上涨,就皱起眉来,小脸如今还没长开,一皱眉便如同个白白嫩嫩的包子一般,看着就让人想要掐一把。

“今年春耕时不是让湖广两地多种些占城稻,以湖广两地的产量,应该可以供应全国都没问题,今年又是丰收之年,怎么会粮价上涨……难不成是之前安化王弄出去的假铜钱太多,通货膨胀?”

弘治帝虽然不知道“通货膨胀”是什么词,但听语意也能明白,“应该是这个理儿,可解州这边的假铜钱我们已经查封的差不多,江南的假铜钱,又是何人替安化王散布出去的呢?”

朱厚照迅速地在记忆中翻查,南方……江西有宁王,湖广安陆州有兴王,一个在他生前叛乱,一个在他死后继位,哪怕现在两人都毫无反叛的表现,岁岁朝贡,安分守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