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其实一点也不傻,相反他聪明的很。
只不过被那些所谓的大道理,大道德给束缚住了。
很多事情并不是你讲道理就能讲得通的,做人永远要学会变通。
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你跟人讲道理,讲圣人书,人家压根就不听你这一套,这个时候你除了一脸无奈还能干啥?
刘据只学会了圣人书上教的那些所谓的治国大道理,却浑然忘记了治国他并不是书上所说的那么简单。
今天出来的是刘破奴,即便没有刘破奴,明天随便再出来一个,只要经过对比,很容易就会产生落差。
刘据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可也远远不如期待中的那么好。
说一千到一万,还是刘据自己不争气。
卫子夫虽然独守深宫,已经好些日子没有见过皇帝了。
可并不代表她对于长乐宫以外的其他事情没有任何的了解。
卫子夫很清楚,就在刘破奴出现后不久,皇帝还给过刘据机会,甚至直接将选择权交给了刘据。
那个时候只要刘据轻轻的点下头,接下来就没有刘破奴什么事情了。
可当时的刘据并没有那么选择,后来皇帝又给了他一次机会,可刘据却傻乎乎的选择了李广利,平白无故的为他人做了一身嫁妆。
皇帝把刘曲派到了刘破奴的身边,刘曲虽然没有官职,但却一直在服侍皇帝,是皇帝最信任的人,这意味着什么?
皇帝把他当下最看好的李陵调去了刘破奴的身边,甚至不惜将干的好好的李陵降职调回来,这又意味着什么?
皇帝一次又一次,一件又一件的不断操作着为刘破奴铺路。
蜀王?
兵权?
以皇帝这些年打压藩王的力度,怎么可能会封一个这么大的王?
而且还是刘破奴那种一点也不让人省心的王?
这么做不等于是挑明了等着刘破奴造反的吗?
就连久居深宫的卫子夫都能看出来,这个蜀王的封号不过就是个幌子,皇帝的真正用意应该是想让刘破奴借着蜀王这个名号,借着整个蜀地的势力来为接手太子之位做准备。
胶西郡?
等到刘破奴接手太子之位之后,刘据恐怕就会被封为胶西王了吧?
给他整个胶西郡?
尽管这样会让刘据成为整个大汉地盘和人口势力最大的诸侯国,可是跟整个大汉相比较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尽管刘据自我感觉良好,但卫子夫却不打算再忍下去了。
他们母子必须要反击,否则接下来就连反击的机会也都没有了!
……
若不是为了给刘破奴铺路,以刘彻的性格恐怕早就忍不住的要把刘破奴给推上台前了。
好在刘破奴也足够争气,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拿出了这么多人一辈子也没拿出来的成果。
而且经过刘彻明着暗着的考验,刘破奴也都很顺利的通关。
这也迫使刘彻决定不再等下去了,暗中的不过只是积累一些底蕴,真正的实力,还是要站在台前去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