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楚王:他大汉良将英才辈出,不缺一个贾子钰!

楚王来到一张条案之后落座下来,那张俊朗、白净的面容上就是现出繁盛之意。

贾珩落座在角落里的一张铺就着褥子的绣墩里,端起青花瓷的茶盅,轻轻抿了一口茶,静静观察着楚王与谢再义等人叙话。

楚王在内监的侍奉下,在酒盅里斟了一杯酒,向着在场的文武群臣,道:“诸卿,朕敬战死辽东战场的诸位将校一杯。”

说着,在“哗啦啦”声音中,青花瓷酒杯中的滴滴酒水,洒落在澄莹如水的地板上,气氛一时间变得庄重几许。

在场的文武群臣,容色肃穆,目光微顿,定定地看向那楚王,心神莫名。

旋即,楚王再次示意一旁的宦官拿起酒盅,重新斟上一杯,目光逡巡过殿中一众将校,朗声道:“这一杯,朕敬一敬忠勤侯等有功将校。”

谢再义面色一肃,拱手说道:“微臣不敢。”

楚王用罢酒盅,目中余光却是瞥见不远处正在绣墩上落座的曹变蛟,见其面容俊朗,气质英武,一时间,心绪莫名。

其人英武不凡,不在贾子钰之下。

他大汉良将英才辈出,不缺一个贾子钰!

贾珩在一旁端坐着,手捧一只青花瓷的酒盅,目光静静看向楚王。

这会儿,楚王敬了几位将校几杯,神情在恍惚当中,眼神似有几许醉眼朦胧之意。

此刻,不远处垂挂着两道淡黄色帷幔的廊柱下,锦衣府指挥仇良捉刀而立,峻刻粗眉之下,眸光冷闪几许,看向贾珩以及班师回来的京营将校在“弹冠相庆”。

这些贾党党羽,他早晚一天都要一一剪除,还大汉朝堂一片朗朗乾坤!

仇良举起一个青花瓷酒盅,轻轻抿了一杯,只是目光闪烁之时,可见一道寒芒闪烁。

这会儿,楚王敬完一众将校,吩咐着桑耀,朗声说道:“桑总管,传旨。”

“是,陛下。”桑耀连忙应了一声,将手中的淡黄色绢帛“刷”地展开,以尖细的声音念诵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等忠勤侯谢再义,骁勇方毅,统兵征辽,亲率熊罴,搴旗斩将,待辽东大定,坐镇边陲,抚平局势,劳苦功高,擢封一等忠勤侯谢再义为辽国公,钦此。”

贾珩在一旁听着圣旨,白净面容上难免涌起一抹古怪之意。

这个楚王分明是要行离间之计,离间他和谢再义的袍泽之谊,否则,断不会以辽国公相封。

而这一封号,先前他并不知晓,分明是有意瞒过于他。

只是,这等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又有什么意义?

“微臣谢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谢再义起得身来,向着楚王抱拳应了一声,声音中带着激荡。

自当初一普通城门校尉,而至如今的国公,可谓功业建立,彪炳史册。

楚王目光温煦,笑着说道:“辽国公,快快请起。”

桑耀又开始对河北提督康鸿,江南水师提督韦彻开始了宣读封爵诏书。

二人顺利封了三等伯爵,也是三等爵。

如果是平常,或许值得狂喜,但如果配得上仇良非因军功,而同样封了三等伯爵,多少显得寒酸了许多。

贾珩面色淡漠无比,目光闪烁了下,静静听着桑耀宣读着楚王经由内阁拟定的旨意。

内阁在封赏相关有功将校时采取严苛的态度,或者说在逐渐淡化辽东之战的重要性。

或许将来有一天随着大行皇帝的下葬,此战的影响余波也会渐渐散去。

贾珩目光微顿,凝眸看向一个个将校,面带喜色地接下圣旨。

待桑耀宣读完圣旨,楚王转而看向下方的一众武将,朗声道:“诸位有功将校,先落座,一同饮宴吧。”

殿中一众将校纷纷起得身来,向着楚王叩谢圣恩,而后,也不多言,落座在一张张放着琳琅满目的菜肴的条案之后。

一时间,推杯换盏,气氛渐酣。

因为,虽然两人刚刚出得国丧之期,但大行皇帝却并未就地下葬,倒也没有丝竹管弦之音响起和歌姬翩翩起舞相伴。

就这样,一场为征辽大军的接风宴,一直持续到整个午后时分,待众将校醉醺醺地出了宫苑。

这会儿,楚王喝了一口茶,凝眸看向那落座在殿宇当中,正拿着一杯酒盅,在小口用着酒的贾珩,道:“子钰,随朕到内书房叙话。”

贾珩放下手中的酒盅,容色微顿,起得身来,心头若有所思,拱手说道:“是,圣上。”

楚王也不多说其他,离了酒桌之案,向着外书房而去。

此刻,楚王在桑耀的搀扶下,快步进入书房之中,来到一张红漆梨花木椅子上落座下来。

贾珩点了点头,拱手说道:“圣上。”

楚王剑眉之下,那双锐利如剑的目光逼视着那蟒服少年,似乎接着一股醉意,说道:“子钰,京营方面需要重新调整,先前十二团营过于庞杂,人事不顺,需要重新梳理经制。”

贾珩暗道一声来了,这已经开始动着十二团营,下一步兔死狗烹,只怕也紧随其后。

“圣上,如今十二团营自太宗之时就定为成制,贸然动之,只怕军心动摇,流言纷纷。”贾珩默然了下,劝道。

楚王道:“如今的十二团营,不适宜来日征讨藏地和西域,与九边一同调整,朕却不知有何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