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

如今的赵括已经很少亲自出面,国内大小事情,都是由韩非李斯等人来处置,韩非总是不安分,提出各项制度,要求完成制度上的变革,而李斯就要老实多了,他只是听从于皇帝,皇帝说什么,他照办就好了。大概是因为秦朝没有“独尊法家”的缘故,庙堂上流动着诸多不同的思想。

各派的贤才都在庙堂里占据着一定的位置,他们互相“征伐”,有些时候,就是韩非也不能击败他们所有人,赵括先前的新政完全落在了这些人的手里,最直接的继承者就是韩非,韩非继续发展赵括的诸多政策,李斯负责落实。在两位丞相的带领下,赵括的诸多政策,又衍生出了诸多不同的道路。

从前赵括一言九鼎,没有人敢质疑,没有人提出自己的建议来,服从他就可以了,而如今赵括不再插手,韩非的威望不足以让所有大臣闭嘴,故而争吵就不能避免了,不过,赵括是乐于看到如此局面的。庙堂里的争吵并非是后来的党争,不是因为你的身份而反对你,是因为你的思想来反对你。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百家学派在庙堂里的争执,在治国理念上的交流与发展,赵括就觉得,比起死气沉沉的庙堂,如今的庙堂刚刚好,皇帝或许不是这么认为的。皇帝还是觉得,庙堂里众人本分,各司其职,这是最好的,太多的争议,让很多事情的进度都变慢了,这同样也是李斯的看法。

这些人追求效率,对什么百家思想,什么交流发展却是不在意的。

可是不在意也没有办法,庙堂里没有任何一个学派能占据独尊的位置,皇帝又不能不用这些人,各个学派都对秦国有很大的用处,这些学者们也都是大秦的宝物。赵括安心在家,就连学校的事情,他都交给了成蟜来负责。在赵括的心里,中学是培养基本官吏的地方,他有意将中学打造成学室,让平民也能通过中学来得到参与考试的机会,故而中学的事务还是非常繁琐的。

到如今,大秦已经在各郡设立启蒙的小学,同时设立了三座中学,三座中学分别在咸阳,郑,邯郸三座城池。赵括也开始准备设立大学的事务了。大学可就不同了,大学在赵括的心里就是一个高级学术研究基地,百家学派的学者可以在这里搞学术研究,同时可以培养出一批最高级的人才。

类似稷下学宫,却又有不同之处。

赵括在咸阳郊外找到了一处空地,这里位于咸阳东北郊,靠近桃山,赵括挑选了许久,终于看中了这个地方,这里依山傍水,远离闹市,赵括觉得在这里修建大学是最适合的。在赵括决定了地方后,李斯很快就招集了人手前来修建,赵括本来是不愿意修建的太奢华,可是架不住李斯的劝谏。

李斯认为,这里将会远超稷下学宫,将成为大秦最高的学术机构,百家诸子聚集在这里,不知会培育出多少三公九卿,这里必须要足够奢华,要能够呈现出大秦对学者们对人才们的重视,赵括也就没有反对了。李斯做事,从不含糊,而这次的修建工作,又是直接派给了赵括的女婿,蒙毅来负责。

很快,这里就开始动工修建,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是要在这里修建一个新的王宫,李斯一次性动用了咸阳近六万的百姓前来修建,这样的规模也是吓到了赵括,不过,咸阳的百姓们很久都没有进行徭役,这不算是繁重徭役,赵括还是可以接受的。同时,来负责修建的女婿还给赵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很快就要有外孙了。

赵括的心情自然也就愈发的好了。

破土修建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日,在这期间,李斯已经运来了足够的建筑材料,而一座全新的规模极为庞大的学宫正在缓缓成形。赵括心里却明白,大学最重要的并非是他的建筑,不是他有多奢华,就想稷下学宫,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坐在里头的人,而不是他的规模有多大。

想要办好这一所高级的学术机构,这里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坐的住的人,赵括就开始为这件事奔波了起来,赵括最先找到了吕不韦,吕不韦此刻已经是病的无法下榻,可是他听闻大学即将建立,他可以在里头担任祭酒的时候,却忍着病痛坐了起来,吕不韦是非常愿意来帮助赵括的。

赵括随即又找了韩非,墨家的吾滏,农家的几个弟子,展逝世之后,接替他位置的是一个唤作捕的咸阳农夫,然后就是儒家的几个人,包括荀子的弟子陈嚣,而其他学派,赵括也是写信邀请,如阴阳家的,道家的,赵括没有夹杂任何的个人情绪,无论是不是他喜欢的学派,他都派人去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