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内阁几位重臣联袂来到御书房,在御书房当中,张仑、朱辅、李桓等军方勋贵早已经等候多时。
天子看着王阳明等人到来,示意几人落座便开口道:“诸位卿家,五军都督府请奏募兵二十万的奏章,不知内阁商议的如何了!”
听得天子询问,王阳明几人对视了一眼,就见王阳明深吸一口气看向天子躬身一礼道:“回陛下,臣等经过几日商议,觉得五军都督府奏请募兵的确是很有必要,为了防止鞑靼人南下,朝廷必须要拥有足够的兵马。”
听王阳明这么一说,早已经准备着同王阳明几人争论一番的张仑、朱辅几人不禁露出几分讶异之色来,显然是没有想到素来反对军方扩张势力的内阁竟然会持支持的态度。
不过下一刻就听得王阳明道:“只是经由内阁讨论,一次募集二十万大军是不是有些太多了,如今朝廷虽然说财政充裕,然则一次增加二十万大军,也是一笔极其惊人的开支,最重要的是我大明如今四海升平,加上九边重镇以及京营兵马,或许进攻不足,然则防守却是足够了。”
倒是李桓听着王阳明的话神色倒是一点都没有变,以李桓对王阳明的了解,王阳明对于扩军之事肯定是支持的,但是王阳明自己却是代表不了内阁,代表不了整个文官集团,所以说做为文官集团的代表的王阳明必须要平衡文官集团同勋贵集团以及同天子之间的平衡利益关系。
只听得李桓淡淡道:“不知内阁是何意见呢?”
王阳明看向李桓道:“内阁的意思是二十万太多,内阁同意募兵备战,但是数量要限制在十万之数。”
众人都能够听出,这应该是内阁所能够接受的底线了。
朱厚照看了看内阁几人,再看看李桓、张仑等五军都督府一众勋贵,沉吟了一番开口道:“诸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一次募集二十万大军的确是有些太多了,不过我大明也的确是需要补充军备,既然如此依朕之见,便在第一年募集十万兵马,第二年募集五万,第三年再募集五万,通过三年时间,共计募集二十万大军,不知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几位内阁重臣闻言不由的皱了皱眉头,下意识的想要反对,只是这个时候王阳明轻咳一声,上前一步冲着天子躬身一礼道:“陛下圣明,臣以为此策可行。”
而李桓也适时的上前冲着天子拜下道:“臣等谨遵圣喻!”
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之色的一众勋贵也随着李桓齐齐向着天子拜下。
出了御书房,回返内阁的路上,几位阁臣面色沉重,刚刚自地方上被调入京师,充任兵部尚书的杨一清向着王阳明道:“首辅方才为何会赞同陛下的旨意,要知道三年扩充二十万大军,这对于大明财政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况且我大明根本就要不了如此之多的大军啊,如此穷兵黩武之举,只会助长军方勋贵的气焰,于国无益啊!”
王阳明闻言只是脚步一顿,看着杨一清道:“杨尚书认为整军备武于国无益吗?”
杨一清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摇头道:“杨某并非是这个意思,我大明的确是需要加强军备,但是却要限制在一个范围当中,像秦国公这般动辄募集数十万大军,这非是整军备武,而是穷兵黩武了。”
轻叹了一声,王阳明看着杨一清道:“杨尚书刚刚自地方上进入朝廷接掌兵部也没有多长时间,却是不清楚西南边陲之地又有动荡发生。”
杨一清能够进入天子视线,自然也是一员能臣干吏,绝非是等闲人物,此时听王阳明这么一说,脑海之中闪过灵光,几乎是本能一般道:“莫不是安南又侵扰我大明云贵之地?”
王阳明微微点了点头道:“不错,黎氏皇朝鲜少有安生之时,不停的侵扰我大明西南边疆之地,根据锦衣卫奏报,单单是去岁,一年之间,黎氏便派遣兵马侵入我大明疆域屠杀、劫掠数县之地。”
“该死,蛮夷之邦,竟然也敢捋我大明虎须!”
杨一清可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其在地方之上可是任三边总督之职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当初大败鞑靼之战,身为三边总督的杨一清可以说是出力甚多。
如此人物自然是瞧不上如安南这般的蛮邦小国,所以说陡然闻知安南屡屡侵犯西南,自然是大为恼火。
王阳明看着杨一清道:“自昔日宣宗皇帝罢黜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至今已有近百年之久,黎氏皇朝经过几代帝王的发展在西南之地实力已然充盈,虽说出了几代昏庸之主,然则当今黎氏之主黎椅隐隐有中兴之主之相,大力发展军备,四处扩张,几乎连年犯我边境。”